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
自評報告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廣州市正佳海洋世界生物館有限公司(下稱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科普教育部門組織實施我館各項科普工作,將每年科普工作列入我館年度工作計劃中,制定了專門的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如科普工作人員工作規范的管理制度、科普資源和資源包管理制度、科普活動管理制度等)來完善和規范各項科普工作的管理和落實,并且我館還制定了激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如每個季度對科普工作人員進行科普工作績效考核評比,年度還對優秀科普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表彰和獎勵。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面積達58000平方米,2024年度我館持續積極發揮社會科普資源的作用,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全年365天對外開放,為公眾帶來眾多館內和館外的科普活動,科普活動通過展示、互動、講解、游戲、手工、實驗和觀察等方式綜合呈現,主要包括有線下館內科普課程、科普小推車、科普互動展示、科普研學課程及營隊、免費講解等;館外科普進校園活動及重大科普品牌活動如全國科技周、全國海洋日、全國科普日等;線上科普推文、科普視頻等自媒體科普活動。正佳極地海洋世界2024年全年共開展科普活動場次累計超過約2000場次,年服務公眾總人數約達30萬人次。
為了進一步提高場館的現代化水平和公眾科普服務的游覽體驗,在2024年度,我館對重點展示大型海洋池后場設備進行了升級,新增了9臺大型蛋白分離器,升級一系列的過濾系統,這一舉措突出了更高效更環保地提升了大洋池整體的水質環境,讓其中的海洋生物能夠在更加自然的環境中生活,還為公眾帶來了更加清澈、生動的觀賞體驗,讓公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到海洋生物的自然行為,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讓更多的人能深刻理解到保護海洋生態的重要性;此外,在館內原有基礎上新增加了多臺電子科普屏,并對原有科普展示內容進行更新和升級,通過現代化視頻與圖文的相結合使科普內容更加貼近公眾生活,增強了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進一步激發了公眾對海洋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在基地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開展推出了各類如《海洋金絲雀——白鯨》學生團研學大課堂、《跟著課本去旅行》研學營、《海洋微生世界》研學營、《小小水母保育員》海底露營研學營等科普研學活動,并根據研學內容研發和創作各類科普研學資源包向來館研學學生發放,活動內容融合了生物科普、團體互動、動手實驗等,滿足各年齡段學生需求。過去一年,我館共接待中小學生研學團隊到館研學和舉辦科普研學營活動數量約80批次,參與人數達7000余人次,有效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增強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2)開展進校園科普活動情況
2024年度正佳極地海洋世界依舊貫徹科普活動進校園的政策,堅持把海洋科普帶到學生群體中去,運用科普教育基地資源,通過助力教育“雙減”的科學教育加法,讓更多的學生群體在寓教于樂的海洋互動探索中學到更多的海洋科普知識,提升學生們對探索海洋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素質。全年共計開展進校園科普活動數量2次,分別走進了廣州市清華灣附中與廣州市小北路小學兩所學校,活動參與人數約達1000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在重要主題日活動中,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秉承著弘揚科學精神,普及海洋科普知識和傳播科普教育的指導思想,結合自身優勢資源,通過多元化的互動形式,從場館到校園、到社區等不同場景展開,并根據不同場景的受眾群體設計不同的科普活動,旨在為更多的人民群眾和學生們普及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和海洋綠色生態文明知識,向全社會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高全民海洋科技意識,激發和提升學生們的科學創新創造潛能。
(1)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
在2024年全國科技周期間,我館積極組織參與了一系列科普活動,以館內特色小推車科普站和館外參加廣州科學嘉年華展覽為主要形式。館內,圍繞海洋生物特色,開展了鯊魚的換牙日記、水獺的淘氣時光、白鯨科普大課堂等21場科普講解,覆蓋約800人;館外,我館連續兩天5月25-26日參加了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的2024年第八屆廣州科學嘉年華展覽活動,現場活動共計參與人數約達15000人次。在科學嘉年華現場,我館以《迷你水族世界》為主題為現場游客開展了海洋生物科普活動、海洋生物科技問答游戲等,向廣大親子家庭宣傳幾種典型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思維和科學創新意識,激發游客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海洋生物保護觀。
(2)全國海洋日活動
2024年6月8日全國海洋日期間,館內舉辦了一場名為《深度喚醒—共筑藍色夢想·魚類健康保護站》主題科普活動。此次活動以親子科普活動形式為主,通過海洋知識小課堂、魚類日常護理實操及DIY海洋帆布包等環節,讓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深入了解魚類的科普知識和護理方法,增強公眾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認知。并且通過實地探訪魚類檢疫暫養工作室、聆聽專業講解和動手實踐,讓孩子們不僅學習了海洋生物的習性,還增強了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本次活動共計有20組家庭約45人次參與。
3)全國科普日活動
2024年9月15-25日圍繞著“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的主題,結合自身場館資源優勢,舉辦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動。活動以《可愛的海洋朋友》為主題,通過場館內免費科普互動講解、天河區及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會場展位活動等多元化的互動形式,從場館到校園、到社區等不同場景去展開進行,并根據不同場景的受眾群體設計不同的科普活動,從科學發展創新的角度帶領廣大群眾與學生來一起認識各類海洋生物,學會珍惜海洋資源,認識人與自然共生的重要性,向公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激發公眾對海洋生物的興趣和保護意識。在館內,每天定時推出2場《企鵝繁育季》趣探海洋科普小推車活動,合計22場,約有4320人次參與;天河區全國科普日展會活動約有2000人次參與;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展位活動約有5000人次參與,此次活動合計參與人數約達11320人次。
(4)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2024年11月20日至12月19日,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期間,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科普活動。活動包括“企鵝繁育季”科普講解、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趣味問答、“進校園”科普宣傳及《螺的奇妙世界》主題課程等,共計110場。通過這些活動,公眾不僅近距離觀察了企鵝等水生野生動物,還參與了趣味問答和動手實踐,深入了解水生野生動物的科普知識和保護意義。特別是“進校園”活動,走進了廣州市小北路小學天香校區,向師生們展示了海洋生物標本,增強了他們的保護意識。活動期間,吸引了約2360位游客和師生參與,共同為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2024年我們持續與各大傳統媒體(如廣州少兒頻道、廣州教育頻道、廣州日報、南方+、羊城報等)和新媒體(如騰訊、今日頭條、新浪廣東、大洋網和網易等)合作向公眾公布我館各大科普品牌活動與場館內節日等活動信息(如全國科普日、海洋周等科普活動信息與春節、五一、國慶等節日活動信息的報道),同時 自媒體矩陣包括有正佳極地海洋世界和萌游正佳的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微視頻和正佳會員小程序等網絡媒體平臺和約有64個線上會員社群共同持續向廣大民眾公布我館各類開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動信息、展教資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務信息等情況,持續開展線上科普視頻、科普云直播、線上科普活動信息推文發布召集與報名、線上館內重大節日科普活動與科普互動表演等更新信息、線上會員科普課程與研學營隊活動信息發布與預約報名、線上海洋生物類資源保護與繁育情況報道(如2024年廣州第一只南極企鵝寶寶誕生的最新繁育情況報道)、線上推送展館內最新場所更新情況公布等。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8月4日-9月8日期間我們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共同合作開展舉辦了“深藍之光”(BLUE DEEP)藍眼淚科普特展,特展內容涵蓋入口展示區(通過展示牌簡述特展意義、目的及藍眼淚基礎知識)、藝術互動裝置區(藍眼淚霧房,模擬藍眼淚在海中的裝置)以及生物展示區(藍眼淚暗房,需保持低溫和避免光線干擾)。合作期間,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派出多名藍眼淚項目科技工作者及專家多次蒞臨正佳極地海洋世界對藍眼淚特展的科普工作進行日常養殖操作示范、專業講解與培訓服務等科普工作的指導教學。
此次科普特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更在科普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專家們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互動,將藍眼淚這一神秘而美麗的自然現象呈現給公眾,使游客們對海洋生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科技專家們還積極與游客進行互動交流,解答他們關于藍眼淚及海洋生態的各種疑問,進一步激發了公眾對海洋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此外,正佳極地海洋世界與廣東海洋大學在未來也將繼續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海洋科普事業的發展,為公眾提供更多優質、有趣的科普活動。
本次特展活動從2024年8月4日至9月18日期間,現場藍眼淚科普講解共舉辦425場,日均接待420人次;藍眼淚霧房在暑假期間平日接待約2500人次,周末則上升至約3500人次。活動總參與人次約達10萬人次。同時,我館也對此次活動進行各類媒體報道及新媒體宣傳,其中小紅書相關筆記超過30篇,觀看量約17萬次;抖音和視頻號共發布44條內容,閱讀量約達101.5萬次。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科普工作經費情況
2024我館正佳極地海洋世界自籌經費用于場館內各項科普活動場所建設改造、全年各大科普品牌活動、日場館內科普活動等科普費用支出,年度科普工作經費投入約325萬。
(2)科普工作人員情況
目前,我館正佳極地海洋世界已經配備了成熟的管理、科普教育、運營、營銷設計和海洋專業技術團隊,擁有落地各項日常館內科普互動講解與展示、大型科普品牌活動、科普宣傳、科普繁育技術和科普項目研發與落地能力。其中專職科普人員數量16人,兼職科普人員數量22人。此外,我館在開館至今也實現了各種魚類(慈鯛/白鰭鯊魚/黑背鰩)、水母和南極企鵝(巴布亞企鵝)的人工繁育科普工作,2024年再次深入研究突破企鵝人工繁育的技術,11月誕生了4只巴布亞企鵝寶寶,因而在科普人才配備、科普內容挖掘、科普活動策劃組織都獨具優勢。
二、特色工作
為了提高來館參觀游玩客人對海洋生物的關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和海洋保護意識,我館結合自身場館資源優勢,2024年全年持續性開展館內特色科普工作,如動物喂食科普互動、趣探海洋科普小推車互動、白鯨和海獸科普小講堂、免費全館科普講解等,通過動物習性的展示,主題科普的講解互動讓觀眾有深入了解海洋動物的生物習性、特點和環境變化對其生存帶來的挑戰,引發人們的思考,傳達關愛動物,關注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環境的理念。2024年我館全年開展全館科普講解約達到400場次以上;動物喂食互動科普約達到800場次以上;趣探海洋科普小推車互動場次約達到300場次以上;科普小講堂如白鯨和海獸科普小講堂約達到300場次以上。同時針對暢玩卡客戶,2024年我館全年推出了免費科普課程共計24個主題,85節科普課程。為方便到館游客能根據自身需求參與各項館內科普活動,我館每天各類科普互動和展示表演均有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來館游客可通過館內各節目預告表或微信公眾號等途徑了解每天實時更新的科普活動并自行安排。
除結合自身場館資源做好本館特色化科普活動,我們館科普人員也積極參加本行業如各級學會、科協、科普聯盟和科技局等單位組織的科普基地能力建設培訓。同時,我館也積極接待和配合各級單位組織如省、市科協及區科工信做好科普工作培訓交流,共同提升科普基地人員建設能力。并且2024年我館在本行業特色科普工作開展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榮譽,如2024年3月榮獲由廣東省教育廳頒發的廣東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4年9月榮獲由廣州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2024年度廣州科普社會協同力推薦單位;同年9月我館《正佳鯨喜奇遇研學營》榮獲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特色研學旅游產品;以及由我館科普教育部負責人溫健鴻撰寫的《基于跨學科概念的“小小水族保育員”項目實踐活動探究》論文入選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水族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十三輯);
三、問題不足
在開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1)活動多而密集,但比較短平快,有特色的深入人心的活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仍需多借助科協的平臺,多參加培訓和其他活動,借鑒別人的案例、課程和活動,提升自身的科普活動質量。
(2)凝聚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仍需要提升。科技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是無限,海洋科普的范圍極其廣泛,高校研究院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的資源也很多,需要充分發掘這方面的合作,把海洋科普的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四、工作建議
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
(1)借助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平臺力量,多一些優秀的案例,可以是資料也可以是錄像甚至是到基地參加活動學習和交流,多多打破原有固有的思想,多點創新和活力;
(2)希望可以有全國科技工作者資源庫,創造不同的活動,支持館校合作,館與研究院合作等,或通過科技工作者節日,或通過某項專題項目,支持科技工作者落基層的活動,落實科技工作者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活動。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簡介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成立于2016年1月,坐落于廣州市天河區核心商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正佳廣場西庭第二、三兩層,建筑面積達到58000平方米。全館共分為十大主題展區。作為一座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海洋館,我們持續傳遞尊重生命、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文明觀,鼓勵公眾成為生態環境的守護者,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讓每一次參觀都成為一次深刻的生態文明教育之旅。基地全年365天開放,暢玩卡年卡會員,享受全年超過200堂免費科普課程。
全年開放時間:365天全年開放
每天開放時間: 10:00-22:00(日常10:00-18:00;夜場18:00-22:00;21:30停止售/檢票)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