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激光科技館由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華工激光)建設及運營。目前激光科技館在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方面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體系。在領導分工上,由華工激光副總經理馮書云負責分管科普工作,統籌協調相關資源,為科普工作推進落實提供了有力的領導保障。
科普工作的具體執行由華工激光品牌發展部負責,并被列入品牌發展部年度工作計劃中,確保各階段任務與時間節點,保障科普工作有序推進。
為保障科普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華工激光制定了詳細的科普工作制度,涵蓋活動流程、人員分工、內容審核等關鍵環節。并且,還出臺了激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對于在科普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團隊和個人給予相應獎勵,充分調動全員參與科普的積極性,全方位提升華工激光科普工作成效。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激光科技館面向全國各地社會公眾開展激光及光電子產業科普教育。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激光科技館向公眾開放科普服務約269天、累計接待參觀約1500場次、24000余人次。通過科學性、知識性、互動性相結合的展品及裝置開展教育活動,加深公眾對激光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的理解,激發公眾對智能制造的廣泛興趣,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提升大眾科學素質。具體數據情況如下:
(數據時間: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 ||
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目前建筑面積約1500平,陳列激光加工展品約300件(套)。為了給公眾提供更多元、更豐富、更貼合實際應用的科普體驗,2024年激光科技館進行了展區改造、設備更新與展品升級。因激激光科技館升級區域及新增展品較多,以下列舉3項有代表性的場館/設備升級情況:
① 新增展品——三維激光頭
展品名稱:三維激光頭
設備介紹:大功率激光三維高速切割關鍵技術與高端裝備,曾榮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應用場景:航空發動機、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異型復雜曲面打孔、切割、焊接加工
核心技術:高速高精直線電機驅動、全閉環光柵尺位置環反饋、OFC光學聚焦
② 硬件改造——3C應用展區、智能制造展區為優化科普互動體驗進行的視聽硬件升級
③ 展區美化升級——將激光加工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結合草坪綠植與激光切割出的綿羊工藝品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獨特區域,豐富科普體驗。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激光科技館針對科普研學、社會實踐等開展科普活動396個,累計參與人數15963人次,科普工作服務了來自各行各業各地的企業、社區、學校等團體。同時,激光科技館科普團隊有效結合全國科普日、寒暑期、“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主題黨日活動等重要節點,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青少年學生、社區、協會、鎮鄉群眾代表到激光科技館開展線上線下“零距離”科普活動,免費開放激光智能制造體驗、科普展品、光電互動設施等。具體數據如下:
(數據時間: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 ||
除此之外,為積極響應打造全域科普體系,擴大科普覆蓋面,構建全民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沒推進科普進機關、鄉村、學校、企業。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開展“走出去”科普活動5次;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2000人,其中,走進湖北省科技館的“激光金桂探館高科技”、走進光谷交通“用激光留住一片櫻花”科普活動、走進公眾直擊“武網”決賽等活動,不僅通過聯動其他企業共同助力了科普活動的廣泛傳播,也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科普創新了科普的形式,拓展了科普覆蓋面。不僅如此,激光科技館為響應“雙減”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學普及、廣泛協作、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系統工程,從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激光科技館共承接28場、890人次的學生教育科普活動。其中有來自光谷一小、光谷未來學校、光谷十七小學、華師一附中、育才實驗寄宿小學、武漢康禮中學、深圳科學高中、山東濟南實驗中學等中小學學生的教育科普活動,讓小學生廣泛了解和親身感受激光的魅力與神奇,豐富見識,開闊視野,拓寬思維,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另有114場次,4023人次,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地質大學、中南財大、廈門大學、國防科大、湖北美術學院、山西科技大學等國內重點高校的學生參觀學習和實訓教育工作,為行業長期發展儲備人才,提高從業者專業度。
(數據時間: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 ||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在湖北省科協支持與指導下,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等重要主題日期間,激光科技館舉辦多次主題科普活動,圍繞“咫尺激光,筑夢未來”的主題,舉辦了“荊楚科普大講堂”“云游激光科技館”“專家來啦大講堂”“激光館里挖寶藏”“激光線下展”等科普活動30余場,受益人數超3000人。在2024年9月20日,更是與湖北省科技館聯合開展科普日互動,以激光“金桂”探館高科技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了一場寓教于樂的科普活動,。在省科技館與華工激光雙方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據統計,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萬人次,共同助力了科普活動的廣泛傳播。
作為企業類科普教育基地,激光科技館結合自身場館、專業人員等資源優勢,面向科技愛好者、青少年學生、社區、協會、鎮鄉群眾代表多次開展一系列貼近公眾、講究務實的志愿服務,并結合寒暑期、“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東湖論壇”、主題黨日活動等重要節點,開展“激光零距離”“激光暑期開放日”“云游激光科技館”等科普活動近20場,受益人數超1800人次。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的平臺是激光科技館的微信公眾號,公眾可通過https://mp.weixin.qq.com/s/V8VIbd4dKoRStBvzdIl1Hw
進行預約
激光科技館目前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共7個,包括華工激光微信公眾號、華工激光微信視頻號、激光科技館微信公眾號、激光科技館微信視頻號、華工激光抖音平臺、激光科技館抖音平臺、激光科技館小紅書平臺。因激光科學的科普特殊性,目前將專業性較強的科普內容在華工激光視頻號賬號進行發布,激光科技館主要作為公眾預約渠道及激光文創采購銷售平臺。部分鏈接如下:
① 華工激光微信視頻號
https://weixin.qq.com/sph/Ad9BwEqKf
② 激光科技館微信視頻號
https://weixin.qq.com/sph/AtAhTXD41
2024年華工激光視頻號策劃并發布視頻40條,總播放量累計239812次,點贊量4352次;2024年激光科技館視頻號策劃并發布視頻13條,總播放量累計27359次,點贊量393次。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為積極響應國家加強科普事業發展的號召,激光科技館利用企業型展廳的自身優勢動員企業內部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服務,此外也通過企業自身科研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組織及承辦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企業等開展科普座談,涵蓋激光產業發展、無處不在的神奇激光、前沿領域中的激光科技等科普主題,深入淺出地為科技愛好者、青少年、企業人才講解激光的科學原理、激光的發展歷史等等。2024年激光科技館累計開展講座12場,科普覆蓋人數近800人。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經費來源:2024年激光科技館科普經費主要來源包括企業自籌、市場收入等。企業自籌是我們科普經費的主要來源,此外,我們也通過市場途徑售賣相關激光文創產品獲取了一定的收入。
2.經費支出:激光科技館經費支出主要用于開展科普活動、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科普人才隊伍的建設、科普展品的更新與維護、科普宣傳和推廣等方面。因激光科技館為企業型教育科普基地,相關經費支出統一由上市公司財報披露。
3.人員情況:
現從事科普工作人員,專職6名,兼職11名,具體明細如下:
姓 名工作單位職稱職務本人專長
園園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推廣專員科普教育、展陳布展
王園園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推廣專員科普教育、網絡傳播
趙陶美順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推廣專員科普教育、科普宣傳
石慧雅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推廣專員科普教育、網絡傳播
陶夢潔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推廣專員科普教育、視頻拍攝剪輯
胡芯怡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發展部主管創意表達、文創設 計、活動組織
馮書云(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激光產業發展及應用研究
程偉(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工程師精密微納激光技術應用研發
祁小勇(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線總經理/高級工程師超高功率激光技術應用研發
劉祎(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發展部經理科普教育及立體化傳播
閆俊捷(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市場推廣專員科普教育
任秀杰(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市場推廣專員科普教育、幼兒教育
楊汝茜(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品牌策劃專員科普網絡傳播
曾爽(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藝工程師激光工藝研發
余瀟瀟(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視頻編導科普素材制作(圖片及視頻拍攝/剪輯)
廖嬋(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視頻編導科普素材制作(圖片及視頻拍攝/剪輯)
周銳(兼)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視頻編導科普素材制作(圖片及視頻拍攝/剪輯)
二、特色工作
1. 具有激光科技特色的科普活動拓展激光科普影響力
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圍繞“咫尺激光,筑夢未來”的主題,通過“荊楚科普大講堂”“云游激光科技館”“專家來啦大講堂”“激光館里挖寶藏”“激光線下展”等特色活動,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共覆蓋超10000人次的科普教育工作,其中包括來自學校的青少年們、大學生、企業在職人員們、退休干部們以及社區群眾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激光加工樣品、光電互動等先進的技術手段,讓不同群體都能了解到激光行業的新技術、新成果,培育大眾科學素養與科學精神,拓展科學普及的影響力。
為積極響應“雙減”常態化,2024年度已開展面向學生群體的科普活動不少于30場次,受益人數超3000人次,如光谷未來學校、光谷一小、華師一附中、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通過“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的方式讓科學知識“輕量化”,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堅持科技創新的意識,讓科技的種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
2. 創新科普作品形式-創作激光科普文創產品
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積極開發科學普及資源,借助具有湖北產業的先進激光技術,與文化創意、城市文化相融合,定制了多款有激光特色、文化特色、城市特色的激光科普作品。
例如,激光文創產品“六方聯”、黃鶴樓激光工藝禮盒,圍繞總書記考察湖北的重要講話內容,借助先進的激光技術,制成文創產品,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
例如,激光紙雕工藝系列,在紙上繪制出高精度的鏤空圖案,用科技方式展現民族傳統非遺文化之美。激光紙雕定制臺歷,在日期提示的同時展示武漢四季不同的美好花態,激光紙雕畫:可雕刻武漢城市科技建設成果、人文風光等。
例如,激光工藝日晷,產品采用中華文明傳承千年的日晷設計,將古今文化融合于日晷的陰陽兩面,用激光工藝標記出蘊含古代智慧的十二時辰與龍紋圖案,不但具有指示時間的功能,更是展示了先祖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激光文創作為文化載體,在展示紀念意義與工藝觀賞性的同時,傳播新時代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的科技力量。創意定制激光科普文創產品,給公眾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科普資源服務,推動高技術產業大眾化普及。
3.聯動地方其他科普平臺、地方媒體拓展科普渠道
?積極聯動地方其他科普基地:2024年9月20日,與湖北省科技館聯合開展科普日互動,以激光“金桂”探館高科技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了一場寓教于樂的科普活動。在湖北省科技館與華工激光雙方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據統計,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萬人次,共同助力了科普活動的廣泛傳播。
?聯動有影響力的地方媒體拓展科普宣傳渠道:2024年聯合媒體進行了特色活動宣傳工作,如長江云新聞、荊楚網、湖北電視臺教育頻道等,拓寬了激光科普的宣傳渠道。
?聯動湖北省文旅官方平臺,湖北文旅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走進學府遇見未來湖北高校研學之旅”活動,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被列入科創研學路線中的固定研學點。
4.利用線上多媒體渠道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激光科技館在2024年積極參與線上科普創作,借助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科學知識。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科普短視頻、直播等內容,2024年度累計閱讀量、播放量、曝光量突破20w+。打破傳統科普方式,有效拓寬了激光科學普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滿足了公眾多樣化的科普需求。
三、問題不足
由于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科普經費來源較為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科技館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未來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應加強多元化資金籌集能力,開拓科普經費來源,提高經費利用率,定期更換與科技創新同步的展品與展現形式,完善各類設施,打造有特色的激光科技館,為推動科普事業蓬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讓科學知識在全社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工作建議
特色科普活動建議加強專項資金支持,加強各場館間基地共建、聯動,共同推進科普的特色化、可持續化、效益最大化。
來源: 激光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