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氣氛的危險物3-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起源于驅鬼除邪的祈福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逐漸演變為表達歡樂心情的娛樂活動,成為春節等喜慶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代文人用美麗的詩篇記錄下人們燃放煙花爆竹時的喜悅心情,而這一傳統也成為了中國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但燃放煙花爆竹也會帶來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此外,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引發火災的事故時有發生,危害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兒童接觸煙花爆竹也極易造成傷害。因此,為了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管理,預防爆炸事故發生,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的安全,便于管理煙花爆竹的生產、經營、運輸和燃放,經2006年1月11日國務院第121次常務會議通過,2006年1月21日公布并施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2016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66號《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已經2016年1月13日國務院第119次常務會議通過,就《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做出修訂。近年,全國各大一線城市也紛紛出臺當地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中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申請舉辦焰火晚會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規定,向有關人民政府公安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有關材料。
禁止在下列地點燃放煙花爆竹:
(一)文物保護單位;
(二)車站、碼頭、飛機場等交通樞紐以及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
(三)易燃易爆物品生產、儲存單位;
(四)輸變電設施安全保護區內;
(五)醫療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敬老院;
(六)山林、草原等重點防火區;
(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其他地點。
燃放鞭炮,除了要選擇開闊地,遠離房屋,車輛外,還應注意遠離:
窨井、化糞池以及公廁坑口等可能產生沼氣的地方:易被飛濺的井蓋砸傷,或可能點燃下水道中積蓄的沼氣引起爆炸。
冰面:一時不慎就可能導致落水,發生溺水悲劇。
密閉容器:易拉罐、玻璃瓶、油漆桶……將鞭炮點燃丟到這些容器里,會被容器碎片砸傷。
棉被等可燃物:易引發火災。
值得注意的是冷煙花的使用。冷煙花其原理就是采用硝化棉和低燃點金屬粉末,經過一定比例加工而成。按照商家宣傳,冷煙花燃點低,不到80℃即可點燃,室內燃放不會導致火災隱患。
但事實上其燃點雖然低,但是燃燒溫度仍然可達600-700℃,照樣能引燃圣誕樹、地毯和紡織品。2021年2月14日,應急管理部發文強調:冷光煙花作為煙花爆竹,其屬于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基本屬性并未改變,嚴禁在室內以及任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所燃放。
如何安全使用:
(1) 購買合格產品:在合法點購買質量可靠的煙花爆竹產品。
(2) 按照使用說明操作,不自行修改或組裝。
(3) 燃放地點開闊空曠。附近放置滅火器,以防萬一。
(4) 燃放時,確保火花飛濺的距離范圍內沒有紙張、木材、衣服等可燃物、房屋、車輛等。
(5) 燃放時萬一出現異常情況,不要馬上靠近煙花爆竹,一般等待15分鐘后再去處理。
(6) 燃放時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兒童和寵物。
(7) 別人燃放煙花爆竹時,不要圍觀,避免鞭炮蹦炸到身上。路途中遇到有人燃放煙花爆竹,盡可能等在一邊或繞行,保持一定的距離。
(8) 燃放時注意保護耳朵,以防煙花炮竹爆炸的巨大噪聲對聽力的傷害。及時捂住耳朵,可張開嘴巴來減少噪音對耳朵的沖擊,也可使用棉球、耳塞進行保護。
(9) 煙灰等物進眼睛后不要用手揉搓,應該及時吹出來,或者用生理鹽水及時清洗。
(10) 未成年人不能單獨燃放煙花爆竹。
(11) 燃放后及時清理燃放現場的煙花殘渣和火種,確保徹底熄滅火種和消除安全隱患。
(12) 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地方,遠離火源和高溫區域。不要將煙花爆竹放在易燃、可燃物品附近或暴露在陽光下。
來源: 大學消防安全教育;中國中醫藥報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