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慶玲
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然而,有一種微小的存在或
許正悄悄影響著你的健康——幽門螺桿菌(簡稱 Hp)。它的存在與一系列胃腸道疾病緊密相連,從普通的胃炎到嚴重的胃癌,都有它的身影。今天,我們來探索這一“潛伏者”的真相,學會如何保護我們的胃,讓健康與我們同行。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染色陰性的螺旋狀細菌。當幽門螺桿菌進入人體后,它會特異地定植于胃黏膜上皮層,一旦定植成功,機體很難自行清除,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接近50%,25%-30%的感染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約10%)、消化性潰瘍(10%-15%)、胃MALT淋巴瘤、胃癌(約1%)等。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癥狀
感染初期可能無癥狀,但隨著感染的發展,部分感染者會出現以下一些癥狀
1.口臭:幽門螺桿菌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通過口腔散發出來。
2.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脹、反酸、燒心、惡心、嘔吐、噯氣等,且容易復發發作。
3.食欲減退:持續缺乏食欲,體重意外下降。
4.疲勞乏力:長期感染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良,造成體力下降。
6. 嘔吐或嘔血:重度感染或并發胃潰瘍時可能出現。
7. 黑便:如果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出血,糞便會呈現黑色柏油樣。
8. 貧血:由于慢性失血造成的鐵缺乏,表現為面色蒼白、疲乏無力。
重要提示:即便沒有明顯癥狀,如果屬于高風險群體(如家族中有胃癌病史、長期胃部不適者),也應該定期進行胃部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治愈的,但自我診斷和拖延就診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1. 呼氣測試:
尿素呼氣試驗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通過測量受試者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來間接判斷是否存在Hp感染。分為碳13(C13)和碳14(C14)兩種類型,前者安全性更高,適用于所有人群,后者因含放射性,不適合孕婦及兒童。
2. 血液檢測:
抗體檢測,即通過抽血檢查體內是否有針對Hp的特異性抗體。這種方法簡單快捷,但不能區分當前活動性感染還是既往感染后的殘留抗體。
3.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結合組織活檢,直接觀察胃內情況的同時,取少量胃黏膜樣本送實驗室檢測,準確性高,可以直接看到病變部位。
4. 糞便抗原檢測:
通過檢測大便中是否存在Hp特有的抗原來判斷,操作簡便,適合居家自測,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可能不太方便。
如果您懷疑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佳做法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其中,尿素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被廣泛認為是最可靠的確診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從何而來-傳播途徑
1. 口-口傳播:這是最常見的傳播方式之一。當感染者唾液中的細菌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入另一個人的口中時,就可能發生傳播。例如,共享餐具、親吻(尤其是嘴對嘴喂食)、使用同一杯喝水等都可能成為傳播途徑。家庭成員間的傳播非常常見,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因為兒童的抵抗力較弱,且個人衛生習慣可能尚未完全養成。
2. 糞-口傳播:攝入被感染者糞便中排出的Hp細菌。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水源或食物被糞便污染的情況下,比如飲用未經妥善處理的水或食用未洗凈的蔬菜水果。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方,這種傳播途徑尤為突出。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
目標是根除這種細菌,以防止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四聯療法:即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和兩種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再加上一種鉍劑(如果膠鉍、拘櫞酸鉍鉀等)。療程一般為10—14天,根除率可達85%—94%。
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比如先前使用的藥物歷史、抗生素耐藥性等因素調整藥物組合和劑量,這要求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準的判斷力。
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全程按醫囑服藥:嚴格按照醫生開立的處方按時足量服用,不要隨意增減藥量或提前停藥。
監測副作用:注意觀察并記錄任何可能的藥物副作用,如腹瀉、惡心、皮疹等,并及時告知醫生。
復查確認:完成療程后,需再次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以確認是否成功根除了感染。
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配合醫生制定的最佳治療計劃,耐心地執行每一個步驟,才能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部健康。切記,任何治療都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自行購藥或改變治療方案可能延誤病情。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預防
1. 個人衛生:
勤洗手,特別是在餐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動水徹底清洗雙手。
使用個人餐具,避免與他人混用碗筷,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避免口對口接觸,尤其是在照顧小孩時不要通過嘴來試溫或嚼碎食物再喂給孩子。
牙刷每月更換一次。
2. 食品安全:
食物煮熟食用,尤其是肉類和海鮮,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的食物。
水果和蔬菜洗凈削皮后食用,盡量選擇新鮮食材。
確保飲用水安全,避免飲用未經處理的自來水或天然水源水。
3. 環境衛生:
保持廚房和用餐區域清潔,定期消毒餐桌、廚具和餐具。
改善家中通風條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生活方式:
減壓,避免長期精神緊張狀態,因為壓力可能會影響身體免疫力。
戒煙限酒,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增強身體抵抗力。
5. 定期檢查:
特別是對有胃病家族史或者反復出現胃部不適的人,應定期進行胃部健康檢查,包括幽門螺桿菌檢測。
6. 健康飲食:
保持均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新鮮果蔬,它們有助于抵抗Hp。
減少辛辣、油炸和腌制食品的攝入,這類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增加感染風險。
通過綜合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幾率,維護胃部健康。同時,也應鼓勵家人一同遵守,創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共同抵御外界病原體的侵擾。預防總比治療更重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為全家人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面對幽門螺桿菌,無需過度恐慌,正確的態度是認識它、應對它。通過科學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甚至根除這一隱形的“胃部鄰居”。記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定期的體檢和早篩早治是關鍵,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讓健康常伴左右。讓我們攜手共創無“幽”世界,共享無“幽”生活。
來源: 仼慶玲 山西白求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