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與壓力交織的現代生活中,不少人都經歷著打嗝、燒心、腹痛、反酸、排便習慣改變等令人心煩的胃腸道癥狀,去醫院做了各項常規檢查化驗卻發現沒什么問題,找不到確切病因。這背后,可能隱藏著一個未被充分認知的現象——胃腸功能紊亂,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它潛伏于我們的身體,影響著約40%-60%的消化科門診患者。本文旨在揭開這一神秘面紗,帶您走出迷霧,掌握健康主動權。
一、什么是胃腸功能紊亂
通俗地講,胃腸功能紊亂就是由于腦腸軸互動異常,精神心理等因素導致胃腸道的運動不協調、感覺過度敏感、對某些食物不耐受,或者消化道分泌異常,從而引起的一系列消化道癥狀。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綜合性病癥。盡管不影響實驗室指標和檢查結果,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胃腸功能紊亂的特點:
1.發病率高 普通人群中約有1/3的人曾有過這種經歷。
2.病程比較長 一般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3.起病較緩慢 呈間歇性發作,常有緩解期,癥狀時輕時重,時好時壞。
4.癥狀多樣性 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表現。
5.容易誤診 由于胃腸功能紊亂沒有特異性癥狀和特異性檢查方法,所以特別容易誤診。
6.療效不理想 由于影響發病的因素很多,目前缺乏根治的藥物或方法。
7.反復就醫 因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反復就醫,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容易給患者造成精神困擾和恐病心態。
二、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
上消化道:反酸、噯氣、燒心、劍突下疼痛、咽部及胸骨后不適,以及厭食、早飽、飽脹、惡心等,有時會伴隨嘔吐發生。
下消化道:腹部隱痛,位置不固定,有時伴有腸鳴,排氣增多,伴有腹脹感,大便形狀改變、有時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精神表現:焦慮、抑郁、睡眠障礙,記憶力衰退,注意力無法集中,神經過敏,易疲勞,影響日常生活。
全身性表現: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排除正常減肥情況。乏力與疲勞,精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倦無力。
三、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的因素
這一病癥通常涉及胃腸蠕動異常、腸道菌群失調、粘膜免疫功能紊亂、內臟高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研究顯示,長期的心理壓力、遺傳傾向、環境因素以及飲食習慣均可促發或加劇病情。
四、如何治療胃腸功能紊亂
針對胃腸功能紊亂,采取綜合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調整負面情緒。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恐懼、擔心等不良心理狀態。心態越好內臟敏感性越低,不適癥狀就會好轉。真正認識病情,主動調節情緒、消除思想顧慮,提高疾病自愈信心。
生活方式調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定時就餐,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藥物干預:針對胃腸動力紊亂和胃腸內臟高敏感,可以使用調節胃腸運動和減少胃腸道刺激因素的藥物。對于有明顯抑郁、焦慮障礙的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可以輔以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但藥物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忌自行買藥服用。
五、胃腸功能紊亂如何預防
【飲食】
均衡膳食:保證足夠的膳食纖維,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果蔬,避免食用過于粗糙、堅硬、生冷及易脹氣的食物,少食腌制、煙熏、油炸食品,戒煙、戒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適量飲水:每天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幫助維持腸道潤滑,避免便秘。
細嚼慢咽:吃飯時細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更好的消化,減少胃部負擔。切忌暴飲暴食。
【運動】
規律運動: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提高整體健康水平,促進腸胃蠕動。
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幾分鐘,避免長時間靜坐不動,有利于消化系統健康。
【心理】
減壓技巧:學習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減少壓力激素的產生,間接舒緩胃腸功能。
正念生活: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重視個人身心健康,及時消除心理障礙,面對壓力時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避免消極情緒積累。工作及生活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期精神緊張。
【作息】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建立穩定的睡眠周期,有助于調整體內的生物鐘,穩定胃腸功能。
避免熬夜:盡量避免夜間加班,給身體尤其是消化系統留足休息的時間。
【環境】
避免污染:盡量遠離煙酒、二手煙和其他污染物,保護消化道免受外界侵害。
清潔衛生:注重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胃腸功能紊亂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疾病,雖然不像其他重大疾病那樣來勢洶洶,但它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會帶來許多困擾。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調整,有效地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時,也希望大家認識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治療胃腸功能紊亂的關鍵。讓我們一起關注胃腸健康,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
作者:任慶玲
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消化內鏡
來源: 任慶玲 山西白求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