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正引領我們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育種、基因編輯、單細胞、顯微成像、生物傳感、合成生物學、免疫治療、類器官、干細胞、光遺傳學等前沿技術推動農業、健康等領域快速發展,為生物醫療、制藥、農業、環保等行業開辟了廣闊前景。
按照中國科協等21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科普日的統一部署,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將聯合地方科協和政府有關部門以及高等院校,舉辦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系列科普活動,介紹生命科學前沿領域新進展,推動相關高校學科建設,促進本領域學術交流,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創新型人才培養,服務科技自立自強。
2024年9月13日,2024年全國科普日生命科學領域高端前沿科普報告首場活動在河北醫科大學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河北醫科大學承辦,是中國科協“萬場報告話前沿”全國學會專場活動。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向河北醫科大學近300多名大學生和研究生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科學基礎的精彩報告。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華世勃,河北醫科大學科技處處長胡潔,河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博士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高莉,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科普專員王建紅,北京海歸孵化器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委副主任何江等參加了現場活動,河北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劉淑霞主持本次科普報告會。本次活動也是河北醫科大學130周年校慶“科普進校園”的一項主題活動。
姜韜老師通過引用國際和國內多種研究成果和論據為大家闡述了轉基因作物生產已經是現代農業重要特征和趨勢、2023年轉基因作物按品種種植情況、轉基因種植面積前十位的國家、從1996開始-2012年,轉基因作物對糧食安全,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等內容。通過姜老師的報告,與會師生認識到對于科學問題要通過分析論證得出科學結論,而不是聽信網絡謠言對轉基因“談虎色變”。
種植和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針對這一社會熱點話題,姜老師借助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用一句話就說清楚了他的觀點,即遺傳信息流方向不可逆性:從基因到蛋白。隨后,他又通過食用安全性、物種安全性和生態安全性全方面分析并闡述了轉基因安全性結構性問題。經過科學方法論證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轉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轉基因環境安全性可以通過科學管理得到控制,即使是非隔離控制的環境中,基因的橫向轉移可以通過嚴謹的科學模型進行評估,并不需要數十年后再判斷——其風險不比自然突變更高。會后姜老師與參會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通過此次活動,河北醫科大學的同學們紛紛表示,科普報告會不光讓自己收獲到新知識,也收獲了成長與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來源: 科普66c2ce06c20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