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半球而言,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現在多稱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其實冬至是最早確立的節氣,并且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冬至。

《通緯·考經援神契》曰“陰極而陽始至,日至南,漸長至也。”冬至又稱為日短日,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距離北半球最遠,是一年里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氣候規律上看,北半球冬至后陽光直射位置開始向北回移,白天漸長,夜晚漸短。此時北方常見大雪,南方也進入了寒冷時節。要進入一年里最冷的時候。

對古人而言,不適宜農耕的萬里冰封的寒冬不要持續太漫長,盼望春天的早日到來。所以從冬至日那一天開始,每日數九。“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而中醫認為:冬天是大地休息積累能量的時候。大地將陽氣收進了地下,生機潛藏,萬物蟄伏。人體也與自然界一樣,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所以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此時不要觸冒嚴寒出門,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另外忌食寒涼之物。本來手腳冰冷、怕風怕冷陽虛體質者要注意保護陽氣,才不至于感冒、腹瀉、手足冰涼。

來源: 定真科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