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關于加強金融氣象協同聯動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30年前就和銀行、保險業界專家研討過推出氣象金融產品事宜,但大環境條件不具備,如今聲勢起來了,機會也到了。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熊紹員就《指導意見》解讀時強調:金融與氣象密切關聯。當前,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重發,加劇了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相關研究表明,1990年至2023年,全球90.1%的重大自然災害、82.8%的經濟損失和91.1%的保險損失,都是由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造成的。

《指導意見》明確減損和增效是兩個重點方向。目前各地已有一些成功的實踐。例如,廣東、海南、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建立臺風、強降水巨災保險制度,有力提升當地巨災保險防范水平;浙江寧波和溫州、云南建水等地探索開展“氣候貸”,有效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大連商品交易所與國家氣象中心共同推進“溫度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應用,試點案例獲多家參與主體認可。

來源: 定真科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