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孩子是一個女孩這輩子所做的的重大決定之一,很多人在成為媽媽之后性格、行為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仿佛變了一個人。我自己身邊就有一些平時瘦瘦小小的女性朋友,當了媽媽卻能夠一手抱娃一手推車,力大無窮;還有平時威嚴颯爽的女上司,當了媽媽卻能夠輕聲細語充滿耐心地回應寶寶的一切需求;還有平時喜歡泡吧打游戲的朋友,當了媽媽后變成每天研究輔食、兒童心理的模范媽媽。
為什么一個人成為母親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大腦是決定我們思維和行動的中樞,加州大學心理與腦科學中心的一群科研人員猜測:懷孕可能會影響大腦,從而導致女性的一系列變化。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他們招募到了一位有懷孕計劃的健康女性,在她懷孕前,懷孕中,以及分娩后分別進行了磁共振成像掃描,發現大腦結構從懷孕初期就開始發生變化,隨著孕周的推進和性激素水平的顯著上升,大腦結構的變化也越來越顯著,而且這一變化即使在生完孩子的2年之后仍然有所保留,也就是說大腦結構并沒有恢復到懷孕之前的樣子 [1]。
那么大腦結構具體都有哪些變化呢?
首先,大腦灰質體積顯著減少,皮質厚度也顯著下降,這一變化在產后仍會持續。大腦灰質的減少部位主要發生在與社會認知相關的區域,包含與決策和情緒調節有關的前額葉皮質,涉及理解他人意圖、情緒和思想的顳頂聯合區,與情感處理和記憶形成相關的杏仁核和海馬。
圖1.大腦皮層結構示意圖
這些變化增強了母親對于情緒和社交需求的敏感性,幫助母親更好地理解和回應嬰兒的需求,快速建立母嬰之間的情感連接。比如對嬰兒的哭聲和面部表情變化更加敏感。而且這些灰質體積的變化可能是持久的,甚至可以在產后幾年內持續。來維持母親在嬰兒成長過程中對其需求的高敏感性,并持續促進母嬰之間的聯系。
其次,大腦白質微觀結構完整性有所提升,腦室體積和腦脊液有所增加,這兩項變化會在產后恢復到初始狀態。白質的變化意味著大腦不同區域的交流增加,不過科學家們尚不清楚這些變化是如何如幫助孕媽適應母親這一角色的。但總的來說,大腦中幾乎沒有哪個區域的結構未受到母性過渡時期的影響。
圖2. 大腦中的六個代表性區域在妊娠期間出現的顯著變化 [1]
這一發現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因為對于成年人來說,我們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結構非常穩定,在沒有創傷和疾病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變化。而這項科學研究展示了成年時期大腦結構重塑的巨大潛力。
而大腦之所以會在孕期發生變化主要是由于懷孕期間多種激素的共同作用。孕激素,如雌激素、孕酮和催乳素以及和壓力相關的激素如皮質醇水平都會在懷孕期間大幅度上升,對胎兒發育至關重要。而這一最新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激素也會影響母親的大腦,尤其是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與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顯著相關。
懷孕期間和分娩后的激素變化也會影響大腦對壓力的反應機制。一些研究表明,產后大腦的某些區域對壓力反應的敏感性降低,這可能是為了幫助母親從容應對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壓力。
總的來說,孕期大腦結構變化與育兒密切相關,使母親增強對嬰兒的關注和關愛,更好地適應照顧新生兒的需求,也有助于新手媽媽與他人更好地交流,獲取社交支持,有助于母親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當然這一研究也帶來的新的問題,比如大腦結構的變化是否會有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孕婦的心理狀態等還有待研究;另外激素是如何調控大腦結構變化的還有待在動物實驗中進一步解答;科學家們正在邀請更多女性參與研究,來驗證孕期大腦結構的變化并非非偶然現象。
參考文獻
1. Pritschet, L., Taylor, C.M., Cossio, D. et al. Neuroanatomical changes observed over the course of a human pregnancy. Nat Neurosci 27, 2253–2260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4-01741-0
(封面圖片來自:https://k.sina.cn/article_1830820797_6d201bbd001016rgm.html)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最前沿的腸道菌群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