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體積增大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生理性因素、炎癥性因素、結石性因素、腫瘤性因素。
1、生理性增大:
部分人群的膽囊體積本身就較大,但膽囊功能正常,膽道無梗阻,這種情況下無需特殊處理。
2、炎癥性因素
急性膽囊炎:由于局部受到細菌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膽囊會產生炎癥反應,導致膽囊壁水腫、增厚,進而引起膽囊體積增大。患者可能伴隨后背放射性痛、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熱等癥狀。
慢性膽囊炎:長期慢性炎癥刺激下,膽囊壁可能逐漸增厚,膽囊排空能力下降,導致膽汁淤積,膽囊體積增大。
3、結石性因素
膽石癥:膽汁排泄受到阻礙時,容易形成結石。結石在膽囊內或膽管內阻塞,會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膽囊內壓力增加,膽囊體積增大。膽囊結石可能伴隨膽絞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4、腫瘤性因素
膽囊息肉與腫瘤: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隆起樣病變,部分息肉可能誘發膽囊炎,導致膽囊體積增大。
膽囊或膽管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都可能引起膽道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從而導致膽囊體積增大。惡性腫瘤還可能侵犯膽囊壁,使其變厚并增大體積。
膽囊體積增大需要通過B超、CT等影像學檢查進行確診。同時,還需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針對膽囊體積增大的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對于炎癥性和結石性因素引起的膽囊體積增大,可采用消炎、利膽、溶石、排石等藥物治療;若病情嚴重或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對于腫瘤性因素引起的膽囊體積增大,則需根據腫瘤的性質、分期及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來源: 肝膽外科孟澤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