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范圍來看,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 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457萬例,占全球23.7%。癌癥死亡300萬例,占全球癌癥死亡總人數30%。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癌癥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癌癥攻堅已經刻不容緩。

2021年,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根據市政府精神,積極推進了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其中,針對癌癥攻堅,提出了2025年的戰略目標,確定了“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思想,由武漢市癌癥管理(防治)中心辦公室(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負責癌癥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長期、慢性、多階段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到形成危及人體健康的腫瘤,通常需要10到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范治療等措施,可顯著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實施癌癥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癌癥的預防主要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等等;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定期體檢,特別是對高危人群進行體檢,阻斷疾病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在我國,肺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肝癌、宮頸癌這6種癌癥發病所有癌癥發病的68.3%,占所有癌癥死亡的74.7%。那么針對這6種癌癥如何做好預防呢?

1、肺癌

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加強職業防護措施,避免危險因素暴露,避免室內外空氣污染,盡量采用蒸、煮、燉等方式,肺癌高危人群要進行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

早期肺癌大多沒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咳嗽、咯血、胸背部疼痛、喘憋等癥狀。如果發生轉移,可因轉移部位不同出現聲音嘶啞、疼痛、嘔吐等癥狀。

2、乳腺癌

盡量選擇適時生育,倡導母乳喂養。乳腺癌高危人群要定期自查、參加乳腺癌篩查體檢。

早期乳腺癌一般沒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只有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才能發現。乳腺癌中晚期可能出現以下癥狀和體征: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性狀改變、乳頭、乳暈異常、腋窩淋巴結腫大。

3、上消化道癌(胃癌、食管癌)

降低食鹽攝入,少吃腌制、煙熏、油煎食物及加工肉類。胃癌、食管癌高危人群定期參加胃癌、食管癌體檢和篩查。

早期胃癌患者多無典型癥狀,少數有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等不典型的胃部癥狀。進展期胃癌的常見癥狀是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嘔血或便血等。

食管癌早期可出現吞咽時胸骨后燒灼感或針刺樣輕微疼痛,食物通過緩慢或有滯留感、輕度哽噎感等不典型癥狀。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癥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由不能咽下固體食物發展至液體食物也不能下咽。

4、結直腸癌

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飲食。高危人群參加定期防癌體檢。

結直腸癌的警惕癥狀包括:消化道出血(黑便、便血等)、消瘦、腹瀉、腹部腫塊、排便習慣改變等。但是,早期結直腸癌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

5、肝癌

接種乙肝疫苗,不要吃發霉的食物,高危人群應定期參加體檢。

疾病早期通常無明顯典型癥狀,可能會有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等缺乏特異性的消化道癥狀。中晚期可能出現右上腹持續性脹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低熱、黃疸、腹水等癥狀。

6、宮頸癌

宮頸癌是一種與HPV感染相關的疾病,是唯一病因明確的、可控可防的癌癥。要避免不潔性生活,注意保持陰道清潔,避免感染。每年做一次健康體檢,進行定期的宮頸細胞學篩查及HPV篩查。 高危人群可注射HPV病毒疫苗。

如果有月經不規律、陰道不明原因出血等異常時需警惕。患有宮頸炎、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

來源: 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