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常常使人眼花繚亂,想要在互聯網時代保護好自己的“小金庫”不被壞人騙走,需要掌握充足的反詐知識,快來檢測一下下面二十道題目你能否都答對吧!
一、判斷題:
-
陌生電話里自稱公檢法人員,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這肯定是詐騙行為。
-
網上認識的人帶你投資穩賺不賠,這種情況一定是詐騙。
-
收到中獎短信,讓先交手續費再領獎,是詐騙行為。
-
陌生二維碼可以隨便掃,不會有風險。
-
客服主動打電話說產品質量有問題要退款并索要銀行卡密碼,是詐騙行為。
-
公檢法會通過電話辦案。
-
不明鏈接點擊后可能導致被詐騙。
-
刷單可以輕松賺錢不是詐騙行為。
-
自稱熟人通過網絡借錢不需要核實身份。
-
下載不明來源的APP不會有風險。
二、問答題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自哪一天起施行?
12.常見的詐騙手段有哪些?
-
什么是反詐成功的關鍵?
-
如果遇到疑似詐騙的情況,應該怎么做?
-
當接到陌生電話或短信要求轉賬匯款應該如何處理?
-
手機上不明來源的鏈接可以直接點擊嗎?
-
網上購物時,是否需要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怎樣進行有效保護?
-
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是否有必要,為什么?
-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反詐知識?
-
如果有反詐宣傳活動,需要積極參與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1.答:對;
2.答:對;
3.答:對;
4.答:錯;
5.答:對;
6.答:錯;
7.答:對;
8.答:錯;
9.答:錯;
10.答:對;
11.答: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12.答:電話詐騙、網絡購物詐騙、投資理財詐騙、虛假中獎信息、貸款詐騙、虛假兼職等;
13.答:增強防范意識,學習識別詐騙手段,保護個人信息,驗證信息真實性,謹慎處理財務事宜,使用安全軟件,增強宣傳教育;
14.答:保持冷靜,不輕信,不透露個人信息,也不進行匯款轉賬,核實并記錄相關信息,及時報警,另外注意提醒身邊人多加防范;
15.答:保持警惕,不透露個人信息,不立即行動,先核實信息,不隨意點鏈接和轉賬匯款,記錄關鍵信息,聯系銀行核實后報警;
16.答:不可以,可能會有病毒或者涉及詐騙;
17.答:需要。使用可靠的網站,設立安全系數高的密碼,謹慎填寫信息,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不隨意點擊可疑的鏈接,使用防欺詐工具;
18.答:有必要。國家反詐APP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可以提供實時的詐騙信息預警,提供安全檢測功能,也包含了豐富的詐騙知識,非常實用;
19.答:可以借助政府官方網站、新聞媒體、互聯網平臺、手機應用、社區宣傳以及由公安機關、社區或企事業單位組織的反詐知識講座和研討會等學習反詐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入反詐志愿者團體,與親朋好友以及社會公眾進行經驗分享,通過實際行動學習并傳播反詐知識。
20.答:需要。通過此類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增強法律意識,宣傳正能量,構建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
來源: 青島市青年科學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