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普創作暨新媒體傳播工作交流會召開
11月5日,河南省科普創作暨新媒體傳播工作交流會在鄭州召開。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紀峰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王大鵬應邀作主題分享。
李紀峰指出,要積極順應科普創作與新媒體傳播的發展趨勢,動員組織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主動響應時代之變、人民之需,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在創作高質量科普精品上多下功夫,在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設上拓展路徑,切實提高科普創作與新媒體傳播的覆蓋面、影響力,不斷豐富我省高質量科普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科普獲得感,努力開創我省科普能力建設的新局面,確保我省“十四五”科學素質發展目標實現。
會上,王大鵬以“掌握科普方法 提高科普技能”為題,結合科研經歷和生動典型案例,從什么是科普、為什么要做“好”科普、什么是“好”科普、當前科普存在的問題、科普怎么做才“好”等方面,系統講解了新時代科普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對如何開展高水平科普創作、加速推進新媒體傳播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會上,省轄市科協、出版界、科普新媒體運營單位代表和科普專家代表等8名同志作交流發言。
洛陽市科協圍繞“以互聯網思維探索科普創作傳播新路徑”這一主題,分享了堅持“移動端優先、視頻化呈現、交互性傳播”理念策劃舉辦全民科普短視頻大賽的經驗做法。
濮陽市科協以百校千企萬眾科普創意創新設計大賽為切入點,介紹了該市多方聯動建立科普創作機制、多措并舉開創科普新場景、多點發力豐富科普傳播手段的實踐感悟。
南陽市科協以“抓創作、建平臺、廣傳播”為題,分享了該市積極探索科普創作與傳播新路徑、培育科普創作傳播生態系統、提升區域科普服務能力的思路舉措。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作為“科普中原書系”項目承擔單位代表,從聚焦優質科普內容立體開發、打造新型媒體科普傳播矩陣、組織科普空間內容植入活動等方面,介紹了發揮出版服務科普大局功能的工作成效。
科普新媒體運營單位代表介紹了“科普中原”新媒體運維情況,講解了科普新媒體的宣推策略、推廣渠道、數據分析等。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史麗璞介紹了自己的網絡科普之路,認為通過網絡科普優化模式,將“云”科普與平時的面對面宣講相結合,提高覆蓋率和觸達率的同時,可有效增強民眾對醫學科普工作的“獲得感”。
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王建忠聚焦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這一主題,分享了學科融合創作氣象科普作品的經驗。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董文安從站位有高度、定位有精度、作品有溫度三個層面,介紹了工作室團隊開展無償獻血科普、中醫藥科普創作的做法。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河南省科協聯合主辦,省科普科幻創作聯盟、省科普新媒體聯盟承辦,旨在貫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和省科創委印發的《河南省支持加強科學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科普十條”),著力繁榮高水平科普創作,積極推進高效率科普傳播,推動“科普中原行動”和“科普筑基惠民工程”實施工作提質效、上臺階。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科協分管科普工作的副主席、科普部長,省首席科普專家、省科協資助出版科普作品作者、科普中原新媒體運營團隊代表,省科普科幻創作聯盟、省科普新媒體聯盟代表,省科普教育基地代表,省科協科普部、省科技館、省科普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及工作人員100余人參加會議。(劉小英)
來源: 省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