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當下,常常會聽到關于飲食健康的種種建議。**食用油,****作為我們日常烹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被“誤解”,認為它們是健康的隱患。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如何用油才更明智? 國際注冊高級營養師、國家注冊一級營養師龍日榮
**將為大家揭開食用油的B面
解鎖健康用油關鍵詞
不能貪多,更不能太少

過多油脂攝入,的確容易導致肥胖、冠心病、脂肪肝等一系列問題。然而,油吃太少,身體某些功能也可能停擺……

在我們人體中,脂類物質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構成部分,又是提供熱量的主要物質之一。無論是大腦功能、免疫系統,甚至生殖系統的正常運作,都離不開脂肪的參與。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指在制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是人們補充脂類物質的重要途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攝入量為25-30g,大概就是白瓷勺兩勺半的樣子。

“種類”比數量更重要

**其實,使用食用油時,比起食用量,我們更應關注“種類”。**因為每一種油脂,都有著它的優點和缺點,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植物油,雖說具有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等多種優勢,但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促使人衰老,也有機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

而近年常被拒之門外的動物油,雖然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過多食用易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癥及腦血管意外,對人體不利,但膽固醇本身是合成膽汁和某些激素的重要原料,除此以外,豬油中還含有少量的礦物質,如鋅和銅,這些礦物質對人體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

多吃不同種類油品,攝入的營養物質也不同,更容易做到營養均衡,油品之間也可以取長補短。

這樣“混搭”用油,營養美味雙贏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鼓勵炒、燉、煮、蒸等烹飪方式,這些方式不容易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混搭”用油,能讓菜品營養翻倍的同時,也更美味!

#煮肉類烹調肉類時,建議放植物油,比如橄欖油、山茶油等,可以避免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口感也更清爽。
#煮素菜煮青菜時可以放一點動物油,可讓菜品更香,營養也更均衡。此外,油脂還能幫青菜上“美顏”:先把油放水中,再放入青菜,油脂在青菜表面裹上一層油脂膜,仿佛給青菜加上“保護衣”,讓菜在烹調中保持青綠。

家里備油,這兩點很重要第一點:有條件的話,多準備不同種類的食用油,豬油、牛油等也可以入列

第二點:主要選擇品質有保證的廠家,食用油貯藏不當容易發霉,不但影響口感,也容易導致黃曲霉素等超標,危害健康,正規廠家對品質保障相對嚴格。
食用油不是健康的敵人摒棄對“油”的偏見和誤解當我們選好油、用好油它將成為我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 - - - -

受訪專家:廣東省中藥研究所華南醫用營養食品研發中心專家組組長、國家注冊一級營養師龍日榮

制圖:廣東科普

來源: 廣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