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

ALT(正常參考值為0 ~ 40 U/L)主要存在于各種細胞中,尤以肝細胞為最,其次是腎臟、心肌和骨骼肌。

在各種急慢性肝臟疾病中(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硬化等),肝細胞出現變性、壞死、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等,ALT大量釋放入血中,因此ALT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指標。

肝細胞受到損壞都可以引起ALT的升高,一般以ALT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2.5倍,持續異常超過半個月,作為診斷肝炎的標準。但ALT升高程度與肝細胞損壞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關系,急性重癥肝炎時,由于肝細胞短時間內大量壞死,膽汁代謝異常,膽紅素水平升高,轉氨酶因大量消耗而迅速下降,出現“酶-膽分離”現象,提示預后不良。

2.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AST)

AST(正常參考值為0 ~ 40 U/L)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臟、骨骼肌和腎臟。在肝細胞中,大約80%的AST存在于線粒體內。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當肝細胞或心肌細胞受損時,由于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漿內的AST釋放入血漿,致使血清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時,血清AST活性明顯增高,一般為正常參考值上限的10 ~ 30倍,當血清AST活性增高持續超過ALT活性時,提示肝炎病變呈慢性化和進展性。另外,肝硬化、肝癌、肝淤血、膽道梗阻也可出現輕度增高現象。

3. AST/ALT 比值

各種致病因素所致肝病均會引起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對ALT和AST活性及AST/ALT分析可用于疾病診斷、鑒別及評估病情。

(1)急性病毒性肝炎時雖有肝細胞損傷,但肝細胞線粒體仍保持完整,故釋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的ALT,所以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ALT升高,AST/ALT的比值<1。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時肝臟受損部位絕大部分位于肝細胞膜,線粒體則基本上保持完整,轉氨酶輕度上升或正常,AST/ALT比值<1。若AST升高顯著,提示慢性肝炎進入活動期的可能。

(3) 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病持續進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時,肝細胞中大部份線粒體受損,致使大量AST釋放進入血液,因此AST升高明顯,ALT升高的幅度反而比慢性肝炎小,這可能是由于肝細胞損傷越來越多而細胞質中ALT又長期處于釋放狀態且已竭盡的緣故。此時AST/ALT>1,甚至> 2。

來源: 根據指南共識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