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普及卒中科普知識,讓健康科普深入人心。10月17日下午,在第19個世界卒中日來臨之際,河科大二附院“紅手環志愿者服務團”負責人上官穩主任醫師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了一場有意義的科普宣教活動。
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出血性卒中,是指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兩類卒中均會造成腦組織損傷,進而導致殘疾甚至生命危險。
卒中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卒中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及經濟負擔高等“五高”特點。卒中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是我國當前第一位致殘病因,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郁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上官穩主任針對“BEFAST”口訣或“中風120”口訣進行了詳細解讀,從而起到早期識別,充分理解120救治體系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作用,去往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醫院救治。在等待120救護的這段時間,一是要保持患者處于最舒服的狀態,切忌不要拖拽病人,避免出血性卒中病人進一步出血;二是不要隨意吃任何東西,以防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導致救治機會的減少。正確的急救對于減少卒中致殘致死的發生至關重要。
卒中后患者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等,體育鍛煉和康復訓練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提到:“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發布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指出,運動康復可通過抗阻訓練、平衡訓練等幫助卒中患者改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 上官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