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紅樹林,守護生命之美”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科普活動舉辦

9月28日下午,一場以“珍愛紅樹林,守護生命之美”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分別在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辦,活動主要包括蔚藍大講堂、紅樹林海報展、紅樹林知識問答等環節。

本次活動由中國海洋學會、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聯合主辦,不懂實驗室、福建貳月文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提高公眾對紅樹林生態價值的認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探索興趣,促進紅樹林的保護工作。

活動邀請到紅樹林知名專家、中國生態學學會紅樹林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廈門大學王文卿教授做客“蔚藍大講堂”,為來自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僑英小學、金山小學、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和外國語學校的200名學生進行了現場授課,并通過線上直播平臺連線了包括貴州道真中學與新疆華山中學在內的全國8所學校逾400名學生,打造一堂“空中紅樹林課堂”。王文卿教授擁有超過三十年的紅樹林研究經驗,2007年出版了《中國紅樹林》一書,其主要研究領域涵蓋紅樹林濕地生態學、濱海濕地修復以及耐鹽植物資源篩選。他的講座內容深入淺出,不僅介紹了紅樹林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還分享了紅樹林保護的科研進展和實踐案例。活動還設置了紅樹林知識達人挑戰與紅樹林植物辨識實踐體驗等環節,場內場外的觀眾全神貫注地聆聽,對這片神秘而美麗的生態系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時積極參與互動交流,現場氣氛活躍。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參與紅樹林知識海報展、紅樹林物種辨認賽、紅樹林科普知識問答等實踐活動。

紅樹林海報展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展板,展示了紅樹林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以及它們在環境保護中的關鍵作用。志愿者們耐心地為孩子們講解紅樹林的知識,包括它們如何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如何保護海岸線免受侵蝕,以及它們在碳儲存中的作用。“紅樹林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它們的價值。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保護紅樹林的重要性。”集美區樂海小學林佩菱校長表示。

在不懂實驗室的專家帶領下,一組小學生走進紅樹林灘涂加入一場生動有趣的紅樹林物種辨認賽中,近距離觀察并學習紅樹林獨特的生態環境。孩子們興致勃勃,手持放大鏡和記錄本,小心翼翼地觀察與觸摸周圍的紅樹植物和棲息的小動物,臉上洋溢著好奇和興奮,他們爭先恐后地向專家提問,認真地記錄下每一個新發現。這種互動式的親身體驗與實踐操作,讓孩子們對紅樹林保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紅樹林的生態特點和保護意義,希望孩子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紅樹林的美麗與脆弱,從而激發他們保護自然環境的熱情,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環保事業中的重要力量。

緊接著,一場紅樹林知識問答活動拉開了帷幕,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熱情參與。精心設計的問答環節涵蓋了紅樹林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以及保護措施等多個主題,內容豐富且富有教育意義。孩子們踴躍舉手答題,現場氣氛熱烈。為了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組織方特別設置了獎品兌換環節。每位答對問題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由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志愿者團隊原創的科普文創小禮品。

在本次海洋科普活動中,蔚藍大講堂以一場海洋生態的視聽盛宴,引導深入挖掘紅樹林沿海生態系統的價值與保護意義;紅樹林海報展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展示了紅樹林的生態奧秘;紅樹林物種辨認賽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實地考察中學習如何識別多種紅樹植物及其棲息動物;紅樹林知識問答則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這次活動以多元化融合為特色,擴大科普的覆蓋面,不僅向公眾傳達紅樹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們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而提升公眾對紅樹林的關注度和保護意識,還鼓勵青少年和各科普基地參與到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工作中來,營造全民參與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為促進紅樹林生態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

來源: 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