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質生產力: 微說中國傳統文化與科普的表達
姜聯合
創新科普表達手段,使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形成從資源交叉集成創新體系到精細化分類傳播體系,再到信息平臺多元展現體系的多元鏈條。在內容和形式的配置上,一要形成國際化的雙向發展,注重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精進,提高能力水平;注重傳統文化精神的智慧向國際化的滲透。二要在科普的表達方式上創新發展,精進科普目標群體和落點,通過高端科技資源科普文藝文化的創作、智慧智能展品的表達、教育教程落點的啟發、主題科普活動的舉辦、科學精神傳承傳播的多媒體覆蓋等,引領形成公民科學創新的氛圍;青少年價值趨向的改變;使科普作為生活方式呈常態。三要推進媒體化的橫向傳播,形成科普資源+專業媒體制作的滾動式覆蓋傳播。
注:參考文獻:姜聯合. 北京地區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配置研究.見:北京科普藍皮書,202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空藍之約,重陽繁果》(姜聯合 攝)
來源于“自然生態科普文化”公眾號。
來源: 姜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