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在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智惠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數字化科普陣地與健康文化傳播的智惠行動(遂溪)項目于遂溪縣正式啟動。“智惠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項目是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在全國范圍內聯合組織實施的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確保科普資源覆蓋到每個角落,突出專業化和多學科融合的特色,深入基層、深入農村,讓科學知識深入人心,激勵群眾主動參與生態保護,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本活動在遂溪開展旨在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湛江市金牛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時的指示精神,推動生態科普進村入戶,并通過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遂溪縣在鄉村振興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向提升。
省市縣鎮聯動,探索“學會+科協+農技協”新模式
此次活動依托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學會+科協+農技協”三聯動模式的優勢,推動生態科普與經濟融合。通過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湛江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技協)及遂溪縣科協的協同合作,各方將深入挖掘科技與生態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農村落地,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最終實現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方在活動中明確表示,將通過科普活動為生態保護提供科技支持,特別是將紅樹林保護、農業科技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此模式通過整合生態科普資源和基層農業技術,不僅推動了遂溪縣的綠色經濟發展,還增強了鄉村的經濟活力。
生態科普賦能產業,助推經濟升級
活動的首站在遂溪縣界炮鎮舉行,遂溪縣科協副主席周遠聲、湛江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莫镕弛及界炮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陳志南等領導出席。活動中,專家們針對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進行了深入探討,展示了如何通過科普知識提升生態保護意識并助力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該活動不僅通過紅樹林保護和生態修復相關的科普工作促進了當地的生態保護,還有效推動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采用更環保、更高效的技術。遂溪縣計劃未來將生態科普與農業技術創新相結合,提升農民的生產力,推動當地特色農業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相互促進。
科技進村入戶,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遂溪縣科協副主席周遠聲在活動中指出,“智惠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科普項目致力于推動科技進村入戶,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該項目通過推動生態科普深入基層,幫助農民提升科學素養,掌握生態農業技術,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
湛江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莫镕弛表示,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進一步推動科技下鄉,結合遂溪縣的生態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技術培訓與科普教育,幫助農民在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實現鄉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科普教育與實踐結合,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
第二場活動在楊柑鎮楊柑中學舉辦,嶺南師范學院周璨林副教授為學生們講授了紅樹林保護、候鳥生態系統等生態知識。周教授通過生動的案例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與鄉村經濟發展的關系,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的興趣。
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生態保護意識,還為未來培育更多具備生態科技知識的青年人才奠定了基礎。這些年輕人將在未來為遂溪縣及周邊地區的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此活動通過“學會+科協+農技協”三聯動模式,將生態科普與鄉村經濟有機結合,推動了遂溪縣在生態保護與經濟振興中的雙向發展。通過這一模式,遂溪縣探索出了一條以生態科普促經濟、以科技創新助產業的高質量鄉村振興新路徑,未來該模式有望在更廣范圍內推廣應用。
來源: 湛江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