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健康向未來”科普沙龍第三季之“生物材料科學探索之旅”活動在廈門大學材料學院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生物材料學會聯合科普基地廈門大學材料學院共同舉辦,以期通過“生物材料科學的探索之旅”,幫助廣大青少年群體認識和了解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生物材料及其醫療產品,培養其科學思維,激發其科學興趣。
本次活動的科普報告環節由廈門大學材料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劉新瑜主持。廈門大學材料學院工程師劉欣欣以“材料編織的生命”為主題,圍繞“生物材料是什么”“生物材料歷經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生物材料應用于何處”“生物材料當前的最前沿進展有哪些”作科學普及分享,與會青少年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
隨后,與會青少年們還在科技工作者的帶領下參觀廈門大學材料博物館以及3D打印實驗室、微觀結構實驗室。
材料博物館及實驗室參觀
為讓與會青少年們更為直觀地了解生物材料的研究,本次活動還專門策劃安排了實驗體驗環節,大家在科技工作者的帶領下親自進行了“聚乳酸(PLA)球晶生長的偏光顯微鏡觀察”和“載藥海藻酸鈉小球和傷口敷料的制備及顯微形態觀察”的科學實驗體驗,收獲頗豐。
科學實驗體驗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廈門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揮學科特色,面向中小學生、交叉學科和大眾開展科普講座、科普實驗、科普展覽和宣傳交流活動。近年來,基地重點投入建設了200余平米的生物材料本科教學實驗室;建立了涵蓋生物材料制備、生物材料評價等體系的實踐教育平臺;收集整理了各類生物材料標本、樣品和產品等進行展示;系統制作了生物材料科普展板,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并結合材料科學博物館等通識教育資源,根據不同對象開展針對性的科普活動,已多次開展“中小學生進校園”“科普實踐營”“健康向未來”等各類科普沙龍活動,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力。
作為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科普基地,廈門大學材料學院也將進一步完善材料科學博物館和實踐教育平臺,積極制定科普活動計劃,積極組織和參與學會系列品牌科普活動,為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構建科普大聯合大協作格局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