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命名法:
1)臺風命名法是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或熱帶氣旋命名法。
2)國際上統一的臺風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并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后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
3)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于各國人民防臺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4)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臺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臺風名字的由來:
1)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于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臺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借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2)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3)臺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妮妲”,為泰國的女士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臺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一方面因為臺風的到來,會帶來充沛的雨水,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地的旱情,改變當地的高溫現象,并非徹底的“大兇大惡”。
中國內地提供的10個名稱分別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其中“龍王”已由“海葵”取代。
由于臺風委員會制作的臺風命名表每5年左右就要“輪回”一次,為了避免歷史上造成過較大損失的臺風名字再次出現,臺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留給這個臺風。當某個臺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后,臺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命名表進行增補。
來源: 中國氣象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