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碳知識和低碳生活追根溯源外,我開始關注身邊人的“碳足跡”,觀察生活在我周圍朋友們的低碳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于低碳行動的真切感受和心得。

張小宸,13歲,中學學生

熱愛自然,經常組織同學們一起開展校園低碳活動,參與校園護綠行動,爭取每頓用餐都“光盤”。喜歡做科學實驗,在老師引導下了解氣候變化與低碳知識。

課堂上我們不僅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相互轉化的科學原理,老師還帶大家認識校園內不少花草樹木,用手摸,用鼻子聞,感受奇妙的大自然。我之前有幸參加了“拱墅科普助力雙減 運河研學點亮夢想”首次活動,和小伙伴們一起沉浸式參觀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學習了不少保護地球綠色生態(tài)的科普知識。我也將以有意義的方式參與體驗“地球一小時”、植樹節(jié)、全國低碳日、浙江生態(tài)日等活動。

低碳小貼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糧食(以水稻為例)的碳排放量(千克)=浪費糧食數(shù)量(千克)x0.9

Linda,25歲,智慧網谷小鎮(zhèn)員工

經常早起做飯帶便當,住在西湖文化廣場坐地鐵上班,雙面打印忠實擁護者,周末參加“垃圾不落地”等公益活動。

我有很多cool愛好,自制便當,無痕露營,最近新增一個就是無紙辦公!杭州也在推廣國家倡導的“無廢城市”。對于上班族來說,每一次無紙化辦公,快遞包裝重復利用等,就是在身體力行參與“無廢城市”,共創(chuàng)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藍天碧水,必須有你我一份功勞呢。

低碳小貼士:數(shù)據顯示,如果全國有10%的文件做到雙面打印或復印,每年可減少5.1萬噸耗紙量。

鞏樹,30歲,自由職業(yè)者

愛從武林門坐水上巴士到拱宸橋,推薦最經典的運河杭州段。擅長做旅游攻略,定期參與郊外爬山,和小伙伴在半山國家森林公園做戶外瑜伽。

一河穿城過,四時風光異。拱墅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這里有典型的江南俊秀。如今,千年運河兩畔,一批批地標正在崛起。古今對話,人文古韻與現(xiàn)代新城相得益彰。喜歡到杭州旅行的朋友們,可以嘗試水上巴士運河沿線,到橋西歷史文化街區(qū)多拍美照多分享。足跡可以留,垃圾就不用留了哦。

低碳小貼士:在杭州逢年過節(jié),游公園逛寺廟等,建議公共交通出行,不僅省心省力,還節(jié)能環(huán)保。如果徒步或騎公共自行車等,強身健體,同步感受沿途美妙風光。

陳允河,38歲,家庭主婦

熱衷研究廚余堆肥,經常騎車或者公交到長樂路站,自帶編織袋逛樂堤港,選擇更節(jié)能的家電,最近嘗試收納整理斷舍離,釋放很多衣櫥和書柜空間。

之前覺得低碳是個很遙遠,不接地氣的概念,我現(xiàn)在才意識到家里用的水電,燃氣,陽臺上種的盆栽,參加舊物新生二手市集,都是低碳生活。說起來我們小區(qū)近年新增了一個再生資源可回收房,主要回收家里的紙張、塑料、金屬、玻璃、織物等,定時定點,舉手之勞讓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街坊鄰里都爭做幸福社區(qū)的“低碳家庭”。周末是全家低碳時間,暫別電子屏幕,一起到拱墅運河體育公園慢跑,運動的同時也踐行了低碳。

低碳小貼士:每天少看半小時電視,每臺電視機每年可相應節(jié)能減排二氧化碳19.2千克。

每個人都是碳排放的制造者,也是減少碳排放的希望所在。

在觀察研究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是不是能整理出適合大眾通用的低碳生活參考選項?

來源: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科學技術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