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也為擴大“漢風文化進校園”示范項目的影響力,響應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題。

5月20日,合浦縣博物館聯合合浦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合浦縣西場鎮吉塘尾人大代表聯絡站赴合浦縣西場鎮鎮海小學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循跡千年海絲情,鑄牢民族團結夢

活動伊始,由合浦縣西場鎮鎮海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歐華典,合浦縣西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林,合浦縣博物館林娟副館長分別上臺致辭,為2024年漢風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幕。

隨后,學生們共同觀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科普短片和“漢風文化進校園”宣傳片,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習,以及對合浦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了解。

珠光帆影說海絲,文博課堂互動多

在課堂環節,來自合浦縣博物館的教育員李瑩,以“石榴”形象切入課堂,通過合浦漢墓出土的海絲文物串聯歷史背景,以中原漢文化和嶺南越文化的融合講述新時代的民族團結,增進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

課程依托合浦縣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文物講述家鄉歷史,與同學們展開友好互動,利用合浦海絲歷史文化知識問答,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回答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知識問題,溫故知新學習家鄉歷史。

巧繪多彩文物情,剪出海絲石榴紅

在課堂互動中的石榴剪紙DIY環節,同學們用筆在紙上描出石榴紋飾,用剪刀剪出美麗的石榴團花紋樣,通過動手實踐來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民族團結主題手抄報環節,學生們用蠟筆為民族團結填色稿填涂色彩,用美麗的圖畫講述新時代民族團結故事。

“漢風文化進校園”示范項目是國家文物局博物館進校園示范項目,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漢風文化探索學習,讓學生多維度了解漢風文化,促進博物館與學校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相融合,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來源: 合浦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