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導致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其主要傳播途徑是直接接觸到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此外,病毒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病例呼吸道飛沫的方式傳播。感染猴痘病毒后,潛伏期為5至21天,一般患者會先出現寒戰、發熱,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肉痛等癥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病后1至3天出現皮疹,多見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皮疹從斑疹、丘疹、水皰疹逐漸發展為膿皰,并持續1周左右時間,之后結痂脫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傳染性。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的癥狀會自行消失,重癥和死亡主要發生在兒童、孕婦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建議出境旅游人員,要關注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觸嚙齒類、靈長類動物。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避免食用或處理野味。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要用手頻繁觸摸眼睛、口鼻等部位,勤洗手。若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
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