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此多嬌,讓我們用愛守護
作者:任陽光 王志增
親愛的小伙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我們身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乳房!乳房屬于人體的體表器官,懸垂于身體外側。位于于皮膚之下,由腺體組織,纖維結締組織及脂肪組織構成。在皮膚表面上覆蓋著乳暈以及乳頭。而構成乳房主要部分的腺體組織則是一條條的乳腺小葉(約15-20條)沿乳腺導管匯聚于乳頭的乳孔開口。具體結構我們可以通過下圖來了解一下:
女性的乳房除了具有外觀美學的功能之外,還是在特殊時期小寶寶賴以生存及健康所系的“糧倉(分泌乳汁)”。偉大的媽媽們在孕期即開始了乳房的發育,腺體增大增厚,乳暈乳頭皮膚顏色加深,為寶寶出生后的泌乳做準備。而在產后,隨著寶寶的第一聲啼哭,寶寶的第一次吸允,媽媽與寶寶的感情羈絆從此刻即延綿了下去。
產后媽媽們的乳房表面看起來比較“肥胖強壯”,確是很珍貴“嬌氣”的,如有不慎,就有可能“罷工”,引發哺乳期乳腺炎,令產婦頭疼不已。有研究結果表明,33%的哺乳期婦女曾患乳腺炎,初產婦乳腺炎的發生率更可高達50%[1]。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多由于乳 腺 導 管 阻 塞、細 菌 感 染 或 乳 腺 組 織的 炎 癥 引起[2]。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典型癥狀主 要 包 括 乳 房 疼 痛、紅腫、發熱以及乳汁排出困難等,部分癥狀可能在一側或兩側乳房中同時出現,若不及時治療,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引發膿腫和瘺管等并發癥,不僅給產婦帶來極大的痛苦,還可能影響其哺乳功能,對嬰兒的健康產生影響[3]。這些身體的傷痛常給產婦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可能成為產婦放棄母乳喂養的主要原因[4,5]。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貫徹2021—203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的實施方案》[6]中明確提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基本治療原則為: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具體治療方法如下:①及時排空乳汁,避免乳汁大面積淤積;②指征明確時需足量、足療程的應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治療期間是否停止哺乳依據使用抗生素的種類及患者意愿來最終決定);③必要時使用手術等有創治療;④對癥治療緩解癥狀;⑤中醫中藥治療;⑥盡量不停止哺乳。
與其治療時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治療,那我們看看預防措施有哪些呢?《哺乳期乳腺炎診治專家》建議的預防措施如下[7]:
(1)哺乳期間,保持心情愉悅,多與家人談心溝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千萬不要精神壓力過大或過度勞累,甚至出現產后抑郁焦慮均易形成乳腺炎。
(2)多食蛋白質、新鮮蔬菜及水果,減少刺激性或高油高糖食物的頻繁攝入,同時囑產婦多飲水,促進乳汁排出通暢。
(3)乳房疾患,盡量早期治療。①乳頭內陷或扁平:每天進行多次提拉、擠捏乳頭訓練,或吸奶器吸引牽拉乳頭;②乳頭皸裂:引導寶寶進行正確的含接及鍛煉正確的哺乳姿勢,涂抹蛋黃油可以預防和治療乳頭皸裂,寶寶出牙時被咬的傷口也要及時處理;③乳管閉塞/ 乳管慢性炎癥:引導正確的乳房檢查方法,隨時發現是否有乳房的硬結、局部紅斑等,一旦發現有乳汁淤積,及時排乳疏通。
(4)避免乳房遭受外傷:避免嬰兒踢打、側臥擠壓乳房等;
(5)積極治療身體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詳細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剖宮產、陰部側切等手術,如有感染,積極治療。
了解了以上這些小常識,我們的媽媽在與寶寶的相處中可能會更融洽哦!讓我們一起來用愛做乳房“守護者”,不要讓“乳”此多嬌,引無數媽媽們“折腰”。
參考文獻:
[1] 朱倩華,周肖郁,陳美美.乳腺專科護理門診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干預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8,33(17):35—37.
[2]張寧,李玉鳳,張景華.乳腺炎診斷及治療措施研究進展[J].醫學臨床研究,20 2 3,40(04):5 9 6-5 9 9.
[3]郝惠琴,王俊穎,王莉雯,等.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產婦負性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J].健康女性,2022(2 1):1 48-15 0.
[4]王紅玫,黃曉曦,陳壯威,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6,50(6):423—427.
[5] JIN L H,ZHENG H L,LIN Y X,et al.Lactation breast abscess treated with GuaIou Xiaoyong Decoction and painless lactation manipul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3,1l(8):1847一1856.
[6]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貫徹2021 203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的實施方案[J].中國農村衛生,2022,14(5):3—7.
[7]顧岳山,葉京明.哺乳期乳腺炎診治專家建議[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11):1276-1281.
來源: 重慶大學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