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呼吸科門診一如既往地繁忙,然而,一位特殊患者的到訪,卻在我心中投下了深深的感慨。他,是我們科室多年的“老朋友”,始終堅守醫囑,堅持使用吸入藥物治療慢阻肺,定期隨訪復查,不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品質也顯著提升。但3個月前,他遭遇了一場腦梗塞,一側肢體功能受限,行動變得困難,手口協調能力也大幅下降,平時治療慢阻肺的吸入用藥變得“不得勁”,而且他的氣喘癥狀再次發作,盡管如此,他依然對我們團隊寄予厚望,堅定地踏入診室,詳盡地闡述了自身的癥狀與困擾,期待我們的專業協助。

【科普時間】

慢阻肺與吸入治療

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表現為持續的氣流受限。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9.9%。更令人擔憂的是,據專家預測,未來50年內,每年將有150萬人因該病離世。吸入治療作為慢阻肺的首選治療方案,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指南的推薦,也得到了中國專家的廣泛認同。這種治療方法通過特定的吸入裝置,將藥物直接送達靶器官——肺,具有劑量小、起效快、效果顯著且全身不良反應小等諸多優點。

吸入裝置的選擇與使用

吸入裝置在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負責輸送各類吸入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以及吸入用祛痰藥物。目前,常見的吸入裝置有加壓定量吸入器(pMDI)、干粉吸入器(DPI)和軟霧吸入器(SMI)。為了確保治療效果,我們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評估,包括屏氣能力、生理功能、面部唇部肌肉功能以及學習能力等,以便為他們選擇最適合的吸入裝置。

【解決方案】

個性化治療,關愛患者

面對老患者的特殊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評估。除了調整他的吸入裝置,我們還對他的吸入技巧進行了細致的指導和訓練,確保他能夠正確使用吸入器,充分發揮藥物的作用。同時,我們也對他的生活方式進行了全面的評估,鼓勵他增加活動量,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和心肺功能。在飲食方面,我們建議他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改善肌肉力量,同時減少高脂肪、高鹽、高糖的食物攝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理關懷,共渡難關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始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由于長期的疾病困擾和突發的腦梗塞,患者可能會感到沮喪和焦慮。我們耐心傾聽他的訴求,給予他鼓勵和支持,幫助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和悉心照料,老患者的氣喘癥狀得到了明顯緩解,肢體乏力也有所改善。看到他的病情逐漸好轉,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驕傲。

此案例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醫療診治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況,關注其心理需求,并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未來的科普活動中,我們將繼續為大家普及慢阻肺和吸入治療的相關知識,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疾病并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我們期待與大家的再次相聚,攜手共同為呼吸健康而努力。

來源: 呼吸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