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大學基礎醫學院以“探索生命奧秘,弘揚科學精神”為主題舉辦了第二屆暑期實驗室向中小學生開放科普活動。本次為期兩天的活動共開放了10個實驗室和1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40余名教師和2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傾情參與,500余名中小學生及部分家長入校參觀,體驗了南昌大學先進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了解基礎醫學院在醫學高等教育、大健康方面的建設成就。

“老師,精子看起來有點像水里的小蝌蚪呀,原來它遇到卵子也會變形成人啊”“肝臟居然能長這么大”“人體里面原來并不是完全對稱的,左肺要比右肺長”“我做心肺復蘇救人吹進去的是氧氣嗎?”......,在形態學和解剖學老師們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介紹下,同學們學習了受精、胚胎發育、人體器官識別等基礎知識,掌握了人體胸腹腔器官和基本急救科普內容,在顯微鏡下觀察了肺、腎組織微觀結構,進行了人體器官模型組裝挑戰游戲。

“草履蟲看起來真像一只鞋墊子”“這是真的兔子骨架嗎?怎么看著像縮小版的恐龍骨架”“這些是我以前吃過的基圍蝦、河蟹、魚的標本”“原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有區別的呀”......,在細胞與分子實驗室,老師們向同學們講述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指導同學們動手制作洋蔥質壁分離實驗,觀察了細胞的不同形態結構。

在“微探秘環節”,病原生物學實驗室的老師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精心設計了諸如“釀酒中的酵母菌、酸奶中的乳酸菌分類知多少?”“夏日夜市美味小龍蝦、田螺中潛藏的殺手與人體健康之間的愛恨交織故事”等科普主題,將復雜的微生物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互動。同學們制作自己的手指皮膚微生物檢測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皮膚微生物,參觀一些常見的肝吸蟲、蛔蟲等人體寄生蟲標本,充分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哇,是不是機器出了問題,怎么測出來個7000多毫升的肺活量呀,都已經超過機器檢測準確度的上限了”,在機能實驗室的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經了解,參與測試的家長是一位潛水員,在水下能一次性悶水四分鐘,長期的鍛煉使肺活量超出常人。機能實驗室老師與同學們和家長一起開展了人體運動血壓測量、肺活量的測定及骨骼肌收縮檢測,老師們用直觀的實驗數據號召大家每天要進行適當運動,以提升身體機能,保障身體健康。

“這是真的人體嗎?”“媽媽,原來你懷胎十月生下健康的我是真的不容易呀”“這里面很多蛇我都沒見過”。在生命科學標本陳列館,參觀同學聆聽老師們講述“大體老師”的感人故事,感悟媽媽懷胎十月的艱辛。

“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本次活動,老師們熱情投入、精心設計科普活動內容,采取貼合中小學的教學方法,讓大學課本的專業知識直觀展示,使實驗室開放活動成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合育人的有效載體,達到啟智潤心的作用”活動現場志愿者羅謝添老師講到。隨行的家長也紛紛表示,活動集趣味性、互動性、挑戰性、啟迪性和科普性于一體,幫助中小學生了解生命、敬畏自然,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孩子們播撒尊尚科學的火種。

在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醫學部、保衛處和江西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活動整合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江西省解剖學會、江西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江西省生理學和科技企業等資源,確保規模更大、內容更多、效果更佳、影響更廣。學院將一如既往地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以辦學九十周年為契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系列科普教育活動,發揮學科優勢,聚焦基礎醫學前沿科技成果,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踐行高校責任擔當,推動醫學創新發展,讓全民共享“生命健康科普盛宴”,為建設具有健康中國的江西特色添磚加瓦。

來源: 生命科普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