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已經開幕,很多人以參加體育鍛煉的方式迎接奧運,越來越多的人進行體育鍛煉,但是,人們對于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缺乏認識。本期藥師帶大家了解一下踝關節扭傷的處理方法吧!
很多人在運動中不小心“崴腳”了,也就是出現了急性踝關節扭傷。一般來說,導致急性踝關節扭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面不平、在運動之前沒有進行充分地熱身活動、選擇了不適宜的鞋子參與體育運動等,都可能導致踝關節扭傷[1]。
當急性扭傷發生后,患者通常會感到非常疼痛,幾乎不能再繼續活動,如果在早期處理不當或未經過系統康復訓練就過早進行劇烈運動,最終踝關節扭傷就有可能演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容易反復扭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重者影響行走,留下后遺癥[2][3]。
那么,在急性踝關節扭傷發生后,該如何處理呢?
急性踝關節扭傷遵循POLICE處理原則[4][5]:
P:Protection,保護,就是保護受傷的部位,不要受到二次損傷。不要過度牽拉患處,減少疼痛以及避免再次遭受損傷。如果踝關節存在明顯的腫脹、畸形,有開放性創面、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到附近醫院就診。
OL: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鍛煉,是保護措施的延續。急性踝關節扭傷后,需要一定的休息,減少受傷部位充血或局部水腫[6],但也不能一直休息,應當進行適當的鍛煉。有研究證實,急性踝關節扭傷早期,進行支撐保護下的負重練習,可以更好地促進康復[4]。但如果對傷情判斷過于樂觀,過早負重行走,也容易導致關節腫痛增加。因此,若不能確定何時進行負重鍛煉及負重程度,建議找專業醫生進行咨詢。
I:Ice,冰敷或冷敷,應敷在損傷較明顯處(即腫痛顯著處),每次可以敷10分鐘~15分鐘,每2小時~3小時可以重復一次。冰敷可以刺激損傷處血管收縮,讓組織液和炎癥因子滲出減少,從而達到止血、減輕腫脹和鎮痛的效果。急性期(一般指損傷后3天或一周)建議盡早冷敷,不建議熱敷。
C: Compression,加壓包扎,用繃帶等對踝關節損傷處進行適當壓力的包扎,以增加關節的固定性,促進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滲出,減輕腫脹[6]。
E: Elevation,抬高,即將患處抬高,要高于心臟的位置,促進血液回流,減緩出血與組織液的滲出量,避免因重力形成的腫脹。加壓包扎和抬高患肢結合更能有效降低損傷部位的血流量[7]。
踝關節扭傷急性期也可以依據自身情況,輔助使用部分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中藥[2],但不能用外敷活血的藥物,如紅花油等,以免促進血流加快,加重局部腫脹和疼痛。若疼痛難忍,可適當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以下簡稱“NSAIDs”),輕中度疼痛優先選擇局部外用藥治療,包括各種NSAIDs凝膠貼膏、乳膠劑、貼劑等,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中重度疼痛可聯合應用局部外用藥物與口服NSAIDs類藥物[8],不建議使用阿片類止痛藥物,因其會產生很多副作用[9]。有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相比,口服或局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在短期內(<14天)可以減輕疼痛,而不會顯著增加不良事件的風險[9]。但也有部分研究表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會延遲自然愈合過程,因為受傷后的炎癥反應是組織恢復的必要組成部分,而NSAIDs抑制了這一過程[10]。
因此,在因踝關節扭傷而使用NSAIDs藥物時,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若用藥部位出現有紅斑、瘙癢、干燥和光敏性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即使是局部外用的NSAIDs也不可長期使用,例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使用7天后,局部疼痛或腫脹未緩解,請咨詢醫師或藥師,用于緩解踝關節扭傷所致疼痛,使用不可超過兩周。
藥物不能替代后期的康復治療,若發生踝關節扭傷,在做好急性期的處理后,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和康復訓練。若踝關節扭傷較為嚴重,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就診,由醫生確定損傷情況,嚴重者可能還需要手術治療,并在醫生指導下完成康復治療。
參考文獻:
[1]張曉鳳.急性踝關節扭傷的臨床綜合護理研究[J].名醫,2020(09):200-201.
[2]徐禮才.踝關節扭傷不同階段的康復治療與訓練[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09):20-21+24.
[3]趙希云,張曉剛,宋敏,曹林忠,張宏偉,王振.急性踝關節扭傷的中醫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04):675-677.
[4]余翔. 基于POLICE原則探討新型支具對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短期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
[5]腳踝扭傷 記住“POLICE”處理原則[N].健康報,2017-07-08(004).
[6]鄭瑋琦.急性踝關節扭傷綜合護理研究進展[J].保健文匯,2021,22(02):238-239.
[7]胡奎娟,楊文.運動損傷中肌肉及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03):17-18.
[8]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外踝韌帶損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骨科雜志,2019,39(11):653-659.
[9]Vuurberg G, Hoorntje A, Wink LM, van der Doelen BFW, van denBekerom MP, Dekker R, van Dijk CN, Krips R, Loogman MCM, Ridderikhof ML,Smithuis FF, Stufkens SAS, Verhagen EALM, de Bie RA, Kerkhoffs GMMJ.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nkle sprains: update of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guideline. Br J Sports Med. 2018 Aug;52(15):956.
[10] Stovitz SD, Johnson RJ. NSAIDs and musculoskeletal treatment:what is the clinical evidence? Phys Sportsmed. 2003 Jan;31(1):35-52.
來源: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 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