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說一些心肌缺血、腦缺血。其實在我們消化系統中,也有個臟器常常發生缺血,但是它的癥狀和臨床表現卻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容易被人們忽視,那就是缺血性腸病,也就是我們說的“腸中風”。

腸道的血供主要來自于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它們的分支。一般這些血管發生血運障礙時,就可能會引起缺血性腸病。

缺血性腸病基本的病理改變是血管本身病變或者血液循環血流量不足,常常發生在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這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中。

由于腸道缺血,首先出現在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損傷,在缺血的初期,腸道的平滑肌開始痙攣,患者往往表現是腹痛。有時是持續性鈍痛,有時是間歇性疼痛,部位不確切,疼痛的輕重程度也不一樣。如果缺血嚴重且持續,有時還會發生缺血壞死,嚴重的時候,還會危及生命。

缺血性腸病的早期癥狀很不典型,多為腹痛癥狀,而且常發生在餐后或者運動后,往往不被患者重視。但是一旦缺血性腸病持續或者血管堵塞加劇,就會導致危機生命的嚴重并發癥,比如大出血或者腸壞死。因此,對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這些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不僅要關注常見的心肌缺血、腦出血,更要警惕有沒有腸道缺血。特別是在經常腹痛的時候,一定要警惕缺血性腸病的存在。

如果得了缺血性腸病,就要切記在平時生活中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上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硬化患者,如果突然出現腹痛,還伴有惡心、嘔吐或者是血便,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了,要及時進行缺血性腸病的診斷,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來源: 丹東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