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庫是鄉村地區不可或缺的水利設施,它們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民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這些小型水庫的潛力,助力鄉村振興。
1、小型水庫的定義與分類
小型水庫的分類標準可以根據不同的劃分依據有所變化,但通常按照庫容大小進行劃分。根據庫容大小,小型水庫可以分為以下2個類別:
小(1)型水庫:庫容大于或等于100萬立方米而小于1000萬立方米。
小(2)型水庫:庫容大于或等于10萬立方米而小于100萬立方米。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劃分依據,例如:
依據設計流量劃分:根據設計的最大蓄水規模或者設計的最大流量進行劃分。
影響范圍劃分:水庫對周邊環境和居民可能造成的影響也是劃分的依據之一,如果影響范圍較小可能被認定為小型水庫。
2、功能與作用
小型水庫的功能多樣,主要包括:
(1)灌溉:小型水庫能夠儲存雨水或河流水,為周邊農田提供穩定的水源,尤其是在干旱季節,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2)防洪減災:通過調節水庫水位,可以在雨季蓄水,減少下游洪水風險,保護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生態平衡:小型水庫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有助于維持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
(4)休閑娛樂:部分小型水庫周圍發展成了公園,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空間。
廣西來賓市忻城縣板毛水庫
3、安全管理與挑戰
盡管小型水庫帶來了諸多益處,但其管理和維護也面臨著不少挑戰。由于建設年代久遠,許多水庫存在安全隱患,如壩體老化、滲漏、泄洪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此外,由于缺乏專業人員和資金,水庫的日常管理往往不到位,影響了其功能的正常發揮。
4、解決方案與對策
為了確保小型水庫的安全運行,政府和社會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除險加固:定期對水庫進行檢查和維修,加固壩體結構,確保其穩定性和安全性。
(2)責任制落實:明確“三個責任人”,即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巡查責任人,確保責任到人,提高應急響應效率。
(3)智能化管理: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如GNSS監測、自動化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4)資金投入:增加財政撥款,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庫的維護和改造。
(5)公眾教育:增強當地居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鼓勵村民參與水庫管理。
讓我們共同關注和支持小型水庫的建設和管理,讓這顆顆綠色明珠繼續在祖國的大地上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王榮魯,葉莉莉,李哲,等.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水利,2021,(04):34-37.
[2]范連志,張小會,李俊輝.我國小型水庫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水利,2011,(20):41-42 45.
[3]盛金保,李雷,王昭升.我國小型水庫大壩安全問題探討[J].中國水利,2006,(02):41-43.
供稿:孔洋、劉中儀、何斌(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來源: NHRI水利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