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當涂,何以航海科普?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楊林
2024年7月11日是我國第20個航海日,活動主題為“智慧航海 暢行未來”。
提起航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鄭和,是哥倫布,是泰坦尼克號,是海上絲綢之路……對于很多長期生活在內陸的人們來說,航海可能更是個遙不可及的兒時夢想。
安徽當涂,一個位于長江下游南岸的縣城,似乎與浩瀚的海洋、深邃的航海科技并無直接聯系。然而,近年來,一個內陸少數、安徽省唯一的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正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悄然蓬勃發展,不禁讓人好奇:安徽當涂,何以航海科普?
內河航運和航海的緊密關系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調研時強調“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這表明,在推進國家航運業發展的過程中,內河航運與航海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加強內河航運的建設和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整個水運體系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推動航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內河航運和航海在國家經濟發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推動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內河航運科普也是航海科普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涂縣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當涂縣地處安徽東部,是安徽的東大門、南京的衛星城。這里是千字文的故鄉,是詩仙李白的終老之地,是南朝大詩人謝朓筆下的“山水都”,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青睞之地,有著2200多年的置縣史。
當涂縣雖不臨海,卻緊鄰長江這一黃金水道,與海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當涂古稱太平府,歷史上曾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和安徽省文化教育中心。長江水師提督曾在此建立衙門,并以此為基地進行長江下游的巡閱和管理;安徽學政署駐扎于此而非省城,管轄安徽教育事務。這種結合了水運和教育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為當涂縣開展航海科普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當涂縣港口碼頭重要的航運和經濟價值
有人說,如果沒有港口,大河就是盡頭,但如果有了港口,就有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當涂縣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徽省馬鞍山市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馬鞍山港是《長江干線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線保護利用規劃》中明確的十三個長江干線主要港口之一,是國家首批確定對臺直航港口,是對外籍輪開放的一類口岸。當涂縣也擁有力通、馬嘉、碼口等多個港口。
流經當涂縣黃池鎮、烏溪鎮的蕪申運河是連通皖、蘇、滬二省一市的內河航運通道,是安徽省連接長三角地區重要紐帶,具有重要的航運和經濟價值。
此外,安徽省發改委新近批復建設的姑溪河當涂閘樞紐工程是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境內的一項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除了能改善安徽和江蘇灌溉面積約91萬畝,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促進就業和產業發展以及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外,還將改善姑溪河的航運條件,降低航運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基地強大的科研與人才優勢
當涂縣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科學試驗及科技開發基地落戶當涂縣便是當涂縣積極搶抓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和南京都市圈建設等戰略疊加機遇期的重要成果。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綜合性水利、交通、能源科學研究機構,承擔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性的科學研究任務。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當涂科學試驗及科技開發基地占地面積約500畝,長期以來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勇擔社會責任,在開展科學技術研究的同時,充分發揮科研與人才優勢,大力開展科普工作,是2021-2025年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3-2027年度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馬鞍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基地有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研發的首艘高壩深水病害探測修復裝備“禹龍號”,有三峽水運新通道、平陸運河、景洪水力式升船機等國家重大工程物理模型,有當涂縣姑溪河建閘物理模型,也有展示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重點參與并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世界級重大水利、交通、能源工程的科普廣場等科普資源,并充分利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科研與人才優勢,在全國科普日、全國航海科普日等重要節點期間組織豐富多彩的航海科普活動,其中2023年全國科普日期間組織的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通航廳參觀活動榮獲中國科協2023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
“通江達海,向海而興”“沿江就是沿海,通江就是達海”,這不僅僅是當涂縣在發展上深入貫徹落實的戰略取向和主張,也是以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科技工作者為代表的廣大當涂縣科普工作者自信、努力、堅持提升當涂縣全民航海科學素質的目標。
安徽當涂,雖地處內陸,航海科普亦大有可為!
來源: 中國航海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