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介紹野三七疫病、黑斑病與絞股藍疫病的診斷與防控建議!
【疫病癥狀】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暗綠色不規則病斑,隨后病斑逐漸顏色變深、變軟,發病部位跟開水燙過一樣,半透明狀干枯,或者下垂粘在莖桿上。
莖桿發病后,病斑也呈暗綠色水漬狀并變軟,導致植株倒伏死亡。
【病原菌與發病規律】該病病原菌為低等真菌疫霉屬真菌。
該病在低溫高濕環境易發病,早春或晚秋低溫陰雨天氣常發?。煌L透光差、土壤板結、種植密度大都有利于發病。
金平野三七疫病
【防控建議】首先,加強通風透光性,在中秋至早春期間,采用枯草芽孢桿菌劑500克/畝+鋅鎂鈣中微量元素肥2.5公斤/畝,另外按照使用說明施加海藻酸/腐殖酸/殼聚糖(選擇一種),施加2-3次,提高野三七抗病性。
其次,發病后,用剪刀剪除病葉(從葉柄剪除整片病葉)、病桿(從患病部位以下至少兩指處剪除)帶出焚毀,注意剪刀用潔爾滅或生石灰水消毒。再采用以下配方交替用藥噴霧:
配方1:安泰生(丙森鋅)/綠大生(代森錳鋅)+福帥得(氟啶胺)+瑞立克(烯酰嗎啉)
配方2: 必綠(喹啉銅)+ 凱潤(吡唑醚菌酯)
配方3:凈果精(喹啉銅)+ 凱潤(吡唑醚菌酯)
配方4:寶果精(多抗·喹啉銅)+ 凱潤(吡唑醚菌酯)
配方5:菲格(精甲·百菌清)+ 克無菌(氯溴異氰尿酸)
配方6:菲格(精甲·百菌清)+ 冠軍樂(氫氧化銅)+ 加收米(春雷霉素)
配方7: 抑快凈(52.5%噁銅·霜脲氰)+冠菌樂(氫氧化銅)
以上7種配方,使用每種藥時均采用最大稀釋度,并要輪換使用避免抗藥性出現,同一年每種配方使用不能超過3次!此外,莖部發病時,最好噴霧之外,用毛筆沾著藥水涂抹病斑。特別注意,每種配方使用前,先噴霧1-2平方檢驗藥效與安全性。
野三七黑斑病
【黑斑病癥狀】葉、莖、花、果、根都能受害,一般莖桿、葉、花軸發病較重。
葉片發病后,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褐色病斑,容易穿孔破裂。高溫多雨季節病害發展快,會導致葉片脫落。
莖桿、花軸發病初期,病斑褐色、橢圓形,能向上、向下擴展,病斑凹陷,重的莖桿折斷下垂。
果實發病,常常產生不規則水漬狀病斑,潮濕時產生黑色霉狀物;濕度小時,果皮干縮。
根部發病后,褐色、濕腐。
【病原菌與發病規律】病原菌屬于鏈格孢屬真菌。高溫高濕、密度大、氮肥偏高、光照不均,都容易發病。
【防控建議】首先,加強通風排濕,在晴朗天氣上午剪除病葉、老葉;參照疫病預防方案,施加枯草芽孢桿菌、鋅鎂鈣中微量元素肥、海藻酸等壯根肥增強抗病性。
其次,發病后,及時剪除病葉帶出焚毀。隨后噴施銀法利,或者安泰生(丙森鋅)/綠大生(代森錳鋅)25克+健武(氟菌氟環唑)5毫升,第一遍與第二遍間隔3-5天,第二與第三遍間隔5-7天。特別注意,兩個配方,使用之前,選1-2平方噴霧檢驗藥效與安全性。
苗圃絞股藍疫病
【絞股藍疫病癥狀與病原】絞股藍疫病主要為害絞股藍葉片,葉柄和莖稈。發病初期病部葉片水漬狀、暗綠色,隨著病情擴大,病斑由小到大逐步擴展到整個葉片及葉柄,好像水燙過一樣,擴展后病部變為黑褐色,葉片與葉柄軟化下垂。后期莖稈腐爛,致植株倒折或枯死,濕度大時莖稈基部可產生斷續白霉狀物,即病原菌的菌絲體或子實體,散發出腥臭味(常伴隨細菌侵染),嚴重時成片死亡。
絞股藍疫病由疫霉屬惡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
【防控建議】參考野三七疫病預防與用藥建議,此外還可以: 8. 排水通風,7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或敵克松1-1.5公斤拌細土30公斤,混勻后撒施一畝;7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噴施葉面(注意先實驗再大規模使用)。
作者: 郭建偉副教授/云南省科技特派員
聲明:1. 如果大家對于金平野三七疫病、黑斑病與絞股藍疫病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
2. 本文受郭建偉2016年度、2017年度云南省三區服務項目支持。
3. 本文為原創科普推廣文,其他媒體如欲轉載請聯系GJW18287314223(微信號)。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