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釋——城市發展戰略

城市發展戰略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的全面規劃和部署。詳細解釋城市發展戰略,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包括其定義、內容、制定過程、實施策略以及可能面臨的挑戰等。

首先,城市發展戰略是一個城市為了實現其長遠目標,根據當前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條件,制定的全面、系統的規劃方案。這個方案不僅關注城市的經濟增長,還關注社會公平、文化繁榮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旨在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市場主導型城市發展戰略模式

由市場導向的城市化過程是一個自然地、充滿隨機選擇的過程,特別是城市化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前期,更是一個自發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并不存在將城市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去刻意追求。以18世紀最早完成了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英國為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市場經濟的國家實施城市發展戰略的特點。在英國走向城市化的過程中,政府所推行的有利于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戰略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打破地方壟斷,在開放中推進統一市場發展的戰略。英國既是工業革命的誕生地,也是歐洲最早打破地方壟斷形成國內統一市場的國家。在英國最早形成了以倫敦為中心的一體化國內市場,與英國政府最早長期實施的打破地方封建割據,推進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開放戰略有關。二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鼓勵發展民族工業。英國政府在重商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調節進出口商品種類,以保護尼絨為主的本國工業發展。與此同時支持貿易公司活動,發展英國海外貿易,支持海外探險、殖民活動和殖民戰爭,開辟海外貿易新市場。為英國工業贏得更大的發展余地。三是鼓勵技術創新,引進外國技術人才。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對技術專利實施保護的國家。正規的英國專利開始于1617年。英國政府不僅管理國內的技術創新,在工業化前一兩個世紀中,英國政府還大力引進外國技術、人才,使英國的技術走在了歐洲前列。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史可以看出,開放、鼓勵技術創新、人才和人口流動、民族工業發展的這些戰略政策,在英國之后的歐美等國也采取了大體相同的戰略對策。同目前我們熟悉的政府導向的城市發展政策相比,市場導向的城市發展戰略的著力點,是在尊重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圍繞如何推進市場發育和產業要素向城市集中上進行。所以市場導向的城市發展戰略作用的范圍,不是對城市資源配置本身的推動,而是圍繞城市發展環境的間接推動。所以市場導向的城市發展戰略制定的力量主要來自自下而上的力量。 [2]

政府主導型城市發展戰略模式

從城市發展戰略模式與城市發展模式的關聯看,二戰以來走強工業化拉動城市化道路的國家,大都實行了政府主導型的城市發展戰略。與市場主導型發展戰略相比有如下特點。

戰略目標明確具體,直指城市發展本身

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在各種力量作用下隨機選擇的結果。相反,發展中國家在走向工業化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把發展城市當作吸收和引入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的平臺。不論是鼓勵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政策,還是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以及鼓勵人口流動的政策,其目標都聚焦在如何盡快將國際、國內的要素資源在城市集中,使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

戰略制定和實施,自上而下的力量占主導地位

盡管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實施工業化的過程也是在市場經濟框架內進行,但市場在發展中國家所發揮的作用和西方發達國家是不同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制度與工業化都是原生性、土生土長的,其發展的驅動力量來自于民間。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制度和工業化是從外部移植和導入的,其主體是政府。由此決定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強政府推動的市場經濟。在這樣一種經濟框架下,城市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力量,不可能是自下而上地推動,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拉動。

非均衡推動、跨越式發展戰略

政府導向型城市發展戰略走的是一條資源積聚優勢的路子,在政府主導下城市化發展戰略實施的結果,使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發展出現了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格局。一方面超大規模的城市迅速崛起,形成的增長極快,對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拉動效應,呈現出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資源在大城市高度集中,又造成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在政府主導型戰略推動下,確實使一些具有地緣優勢的港口城市,通過外貿和引資實現了短期內的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另一方面外資的大量引入又對民族工業的發展形成了制約。

混合型城市發展戰略模式

所謂混合型城市發展戰略模式,就是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城市發展戰略內容同時吸取了市場與政府兩種力量?,F代城市發展既需要充分利用市場制度推動產業要素向城市積聚與流動,同時也需要利用政府的推動力促使城市公共設施系統的完善。城市作為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統一體,城市發展需要市場與政府、自發性與目標性等綜合力量的推進。從現代城市發展的趨勢看,混合型城市發展戰略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首先,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了解城市的現狀、問題和潛力。其次,要明確城市的發展定位和目標,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然后,要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和實施計劃,確保戰略能夠落地實施。最后,要建立監督和評估機制,對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和調整。

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政策引導: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引導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

投資驅動:加大投資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合作共贏:加強與其他城市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人才支撐:培養和引進高素質人才,為城市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然而,城市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并非一帆風順,往往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包括:

資源約束: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水、能源等資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和節約資源成為一大難題。

環境壓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會公平:城市發展中的社會不公問題不容忽視,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是城市發展戰略必須考慮的重要方面。

區域競爭: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和資本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

面對這些挑戰,城市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來應對。例如,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加強環境監管和推動綠色發展來減輕環境壓力;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增強社會穩定性;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和推動協同發展來提升城市競爭力。

此外,城市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還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既要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于實現長遠發展目標;二是要注重戰略與規劃的銜接與協調,確保戰略能夠落地實施并發揮實效;三是要加強戰略的宣傳與解讀,提高公眾對戰略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合力。

綜上所述,城市發展戰略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多個維度。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城市發展戰略,可以推動城市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全面發展,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同時,也需要不斷面對和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和問題,確保戰略能夠真正落地并取得實效。

來源: 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