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姜科豆蔻屬藥食兩用的香辛料植物。截止2015年,云南草果種植面積達25萬公頃(375萬畝),種植面積與產量均約占全國80%,是我國草果的主產地。云南草果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紅河(104萬畝)、怒江(65萬畝)、文山(56萬畝)、保山(34萬畝)、德宏(32萬畝)、版納(31萬畝)、普洱(25萬畝)、臨滄(20萬畝)等州市。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又名陽春砂、長泰砂仁(福建),為姜科豆蔻屬藥用植物,云南、廣東為我國砂仁主產地,而云南的主產地為西雙版納州(13萬畝)、紅河州(6.7萬畝)、普洱市(2.6萬畝)、文山州(1萬畝)等州市。

據調查,金平縣草果平均每穗有81-129朵花,相對高產地區平均每穗掛果23-29個,掛果率不超過33%;而阿得博鄉期咱迷村的草果每穗僅有2-5個果,掛果率僅有6%左右。砂仁平均每穗有10-12朵花,異花授粉。金平縣砂仁掛果率僅有5%左右,而廣東陽春縣經人工輔助授粉后掛果率在50%左右。總之,金平縣的草果、砂仁花而不實、座果率較低現象突出。如何解決花而不實提高草果、砂仁的座果率,成為當前草果、砂仁種植的主要難題。

座果率低的草果、砂仁

金平縣干旱(濕度太低)造成的砂仁干花

紅河縣干旱(濕度太低)造成的草果干花

【花而不實原因及對策】

  1. 不適宜的溫濕度

草果開花和授粉的適宜溫度為18-25℃,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5%;砂仁開花、授粉的適宜溫度為20-25℃,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5%。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花器發育不正常或難以授粉受精。

草果、砂仁均是種植在林蔭下,溫濕度難以控制。但遇到倒春寒天氣,在寒流來臨前,噴施蕓苔素內酯或PBO(果樹促控劑),可以增強草果、砂仁的抗寒性,有效提高座果率。在花期雨水多時,清除花穗周圍的落葉等,并挖溝排水,促進通風透光,避免花腐病。

  1. 不適宜的光照

草果、砂仁均是喜陰植物。草果在50-60%陰蔽度的林蔭下長勢、座果率好,砂仁在60-80%陰蔽度的林蔭下長勢、座果率好(金平縣枯岔河砂仁地林木少,但常年有霧,也適宜砂仁的生長)。陰蔽度低(透光率高)的草果、砂仁早衰、枯死現象嚴重,而高于80%則會導致莖干與葉片細長,光合不足導致產物積累少,引起落花,座果率低。

因而,在種植草果、砂仁時,要種植旱冬瓜、麻皮樹等遮陰植物,并調節草果地蔭蔽度為50-60%,砂仁種植地蔭蔽度為60-80%。

  1. 缺鉀缺硼

據調查,云南草果、砂仁產地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比較豐富,速效鉀含量處于中等或低下水平。而臨近的一些果園,噴施硼肥可以有效提高座果率,說明土壤中硼肥也相對不足。鉀肥不足,會導致植株徒長,花期發育不正常,抗寒抗旱抗病性低下;硼肥不足,會導致受精作用受阻、子實不能正常發育,甚至完全不能形成。

因而,花前噴1次0. 2%磷酸二氫鉀+ 0. 2%硼砂,花后噴1次500倍高硼鈣液;草果、砂仁膨果期,每畝施加草木灰25-50公斤,可有效促進果實生長,并有殺滅蠐螬等地下害蟲的作用。

此外,建議11、12月清園后,每畝施加25-30公斤高鉀復合肥+1000-1500公斤的腐熟有機肥(比如牛羊糞)+適量含螯合硼鈣、鋅錳等(有研究表明可以提高座果率)中微量元素的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時從上方半圓形施肥并培土,蓋住肥料及地下莖,促進萌發新枝及花芽分化(增加花穗數,從而增加產量)。

  1. 傳粉昆蟲少

據調查,金平縣砂仁、草果的主要傳粉昆蟲有大蜜蜂、東方蜜蜂。

因而,為了提高草果、砂仁的座果率,種植戶應養殖一定的蜜蜂,促進授粉,防治毒蛾類、斑蛾類、燈蛾類害蟲盡量采用蠋蝽、寄生蜂等生物防治;同時,在盛花期往砂仁花上噴白糖水(150-200克白糖/15公斤水)等甜味劑,吸引大蜜蜂、東方蜜蜂、彩帶蜂、熊蜂等傳粉昆蟲及螞蟻,促進傳粉。

有條件的農戶,可以結合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在上午10-11點采集部分當天開放的花穗,左右手各握幾朵花穗互搓,收集花粉;在授粉的花穗周圍插入三根筷子,用毛筆沾花粉刷在柱頭上,然后用防水的牛皮紙信封套住花穗。

  1. 病害影響

在金平縣調查期間,發現草果、砂仁的花均有腐爛現象;而金平縣馬鞍底鄉,草果果腐病嚴重。

因而,為了提高座果率,在初花期、謝花期、果實膨大期,分別噴一次50%腐霉利+甲霜靈。

  1. 植株老化

在馬鞍底鄉、阿得博鄉等傳統草果種植區,有些草果已在15年以上,植株老化,產能低下,建議三年內逐漸更換,每年清除三分之一的老植株,栽種新苗,三年內更新換代,這樣避免兩年內斷產,還能實現更新換代,提高產量。

作者:郭建偉副教授/云南省科技特派員

聲明:1. 如果大家對于草果、砂仁花而不實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

  1. 本文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60026, 31460380)與郭建偉2016年度和2017年度云南省三區服務項目支持。

  2. 本文為原創科普推廣文。

來源: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