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堯(1902.6.27—1998.5.28),浙江諸暨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近代物理學先驅。他以畢生精力從事科學和教育事業,悉心培養了我國幾代科技人才,為發展我國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業、為培養我國原子能事業、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兩次赴美,一顆赤子之心
1902年6月27日,趙忠堯出生于浙江諸暨。父親自學醫道,行醫為生,對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和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痛心疾首,常想為國出力,又感慨知識不足。因此,他敦促趙忠堯努力讀書,將來為國為民出力。趙忠堯一輩子謹記父親教誨,在人生的每一個關口都義無反顧地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了首位。
1929年,趙忠堯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留學時與導師合影,二排右二為趙忠堯
1927年冬,趙忠堯第一次赴美。他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部,師從該校校長、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在博士論文環節,趙忠堯發現了硬伽馬射線在通過重物質時產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這是對正負電子對的產生和湮滅過程的最早實驗證據。兩年后,他的同學安德遜發現了正電子。1936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安德遜。后來,時任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的愛克斯朋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趙忠堯“是最早發現硬伽馬射線反常吸收者之一,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1931年,國內發生 “九· 一八”事變,趙忠堯得知后,心中焦慮,決心盡快回國,為祖國做貢獻。1931年底,趙忠堯回到祖國,開啟了他的“科學救國”之路。
1946年,趙忠堯登上美國“潘敏挪”號驅逐艦時留影,前排左一為趙忠堯
1946年,趙忠堯第二次前往美國。此次出行,除到現場觀摩原子彈試爆試驗外,他還肩負了解核物理研究最新進展并設法購買核物理實驗設備的重要任務。由于經費極度緊張和美國嚴格的技術出口限制,獲取設備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能是先購買國內難于買到的部件和其他少量的核物理器材并自行設計。趙忠堯為此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當時很多人不解,有人嘲笑他是“傻瓜”,把時間用在不出成果的事上,但他卻不認同,能夠把精力用在對祖國科學發展有益的事情上,他感到格外欣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趙忠堯歡欣鼓舞,立馬著手做回國準備。他將定制的器材裝了三十多箱,幾經波折裝船運回了祖國。隨后,他本人又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從洛杉磯啟程回國。跟他同行的還有鄧稼先、葉篤正等一百多位中國留美學者。誰知他們剛上船,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就以違反出口法為由扣留了趙忠堯攜帶的物理書刊,趙忠堯因提前把重要器材托運回國而得以脫身。然而波折遠未結束,美方在放走趙忠堯一行的當天就后悔了,船經過日本橫濱時,美軍武裝人員氣勢洶洶地沖上船,把趙忠堯、羅時鈞和沈善炯一同關押進了美軍在日本的巢鴨監獄。扣押在日本的數月,趙忠堯始終抱著堅定的歸國之心。美軍無理扣押中國科學家的消息,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中國掀起了譴責美國政府暴行、營救趙忠堯等人的巨大浪潮。1950年底,沖破重重阻撓的趙忠堯終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國。歸國后的趙忠堯卻慚愧自己沒有為人民做過多少事情,他一心只想盡快投入工作,為新中國的科學發展出力。
三次探索,尋找救國之路
趙忠堯第一次歸國后,便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教學和科研上。他先后在清華大學、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中央大學(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任教。在清華大學期間,他開設了中國第一門核物理課程,組織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除“科學救國”外,趙忠堯還日夜苦思,嘗試了包括“平民教育”“工業救國”等多種救國道路。
當時搞社會教育的晏陽初先生,對平民教育很熱心,在河北定縣農村搞了一個平民教育的實驗點。趙忠堯利用暑假去定縣參觀,想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但不久后,華北淪陷,“平民教育”的路也就沒有了。抱著“工業救國”的良好愿望,趙忠堯又想結合自己在國外數年積累的經驗,在國內尋覓伙伴,探索技術,創辦小型的國產工業。經過反復醞釀,趙忠堯聯合葉企孫教授和施汝為、張大煜等少數友人,拿出自己的工資積余,集資創辦了“長城牌”鉛筆廠。著名的“中華牌”鉛筆就源于這里。
矢志不渝,成就國士境界
趙忠堯一生樂觀豁達、兢兢業業。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建立了,中國第一臺靜電加速器建成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近代物理系誕生了。在他的培養和指導下,一大批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迅速成長。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與楊振寧都曾受教于他,“兩彈一星”元勛中,有八位是他的學生,他們是: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朱光亞、鄧稼先。
趙忠堯主持建造的我國第一臺靜電加速器
1973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看著中國自己的高能加速器從破土動工、建成出束到積累數據,看到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員成長起來,趙忠堯感慨萬千。他曾說:“回想自己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窮與落后,尚需當今與后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1995年10月19日,由于對我國物理研究的杰出貢獻,趙忠堯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將獎金全部捐獻給他就讀、任教過的大學,用于獎勵物理系的優秀學生,激勵后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努力進取。
1996年,趙忠堯在北京醫院
1998 年5 月28 日,趙忠堯因病逝世,享年96歲。有人把中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與趙忠堯的原子核研究相聯系,稱他為“‘蘑菇云’的打造者”。更有人稱贊他:“在中國物理學史上是一座豐碑,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一顆明星!”這些評價他都當之無愧。趙忠堯用畢生實踐了父親曾經的教誨:在人生的每一個關口都義無反顧地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他用一生寫出一份答卷,將最閃亮的篇章匯入了祖國最壯麗的事業。
原寶工作室出品
策劃 | 馬世玉 趙沐沐
圖文 | 趙沐沐
海報 | 裴可
來源: 中國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