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文|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黃煌
?溫經湯適用于以月經量少、舌淡或閉經為臨床表現特征的虛性體質人群。其病理基礎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礙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
?溫經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對內分泌異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變,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以及子宮和周圍組織的生理效應,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造血,鎮痛,等等。
《中國中醫藥報》2022年6月9日4版
溫經湯是一首調經方。戰亂饑荒年代,營養不良常導致許多婦人生育能力下降,那些婦人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不是沒有月經,就是久不受胎,不是月經過多,就是至期不來。特別是有些婦人還患有慢性痢疾,或經歷流產,就顯得更為憔悴,頭發枯黃,口唇干枯,面為煙塵色,手掌干裂起皮。有些婦人年紀并不大,但從其外貌上已經無法尋覓女性的風韻,她們的軀體似乎已經干枯。為了提高她們的生育能力,讓她們恢復應有的滋潤,張仲景常用溫經湯。
溫經湯是傳統婦科名方,受到歷代許多醫家的推崇。清代經方家陳修園說過:“《金匱》溫經湯一方,無論陰陽虛實、閉塞崩漏、老少,善用之無不應手取效……凡思議不可及之方,若輕以示人,則氣泄而不神,必擇大學問之人,知其居心長厚者,而后授之。”(《女科要旨》)可見在他的心目中,溫經湯是極為神奇的秘方。
原文及方解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原文記載:“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原方及煎服法:吳茱萸三兩,當歸、川芎、芍藥各二兩,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去心)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現代參考用量及煎服法:吳茱萸5g,人參10g或黨參15g,麥門冬20g,制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或肉桂5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10g,牡丹皮10g,阿膠10g,生姜15g或干姜5g,或加入紅棗30g。以水1000mL,煮取湯液300mL,化入阿膠,分2~3次溫服。
從藥物組成看,可以把溫經湯看作是桂枝湯、吳茱萸湯、麥門冬湯、膠艾湯、桂枝茯苓丸等的合方。方中當歸、川芎、芍藥補血活血,是傳統調經的主要藥物,阿膠能止血、補血,常用于月經過多、貧血等。牡丹皮具活血化瘀、清熱的作用,桂枝、吳茱萸則能溫經止痛。故本方能養血滋陰、活血化瘀、溫經止痛。本方應用范圍頗廣,月經不調、漏下、下腹部冷痛、不孕癥等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久不受胎”,按張仲景時代的說法,婦人久不能受胎,就是少腹中有寒氣,本方能治療不孕,所以就是“溫經”的湯藥,提示本方助孕。
月經不調,原文說溫經湯“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備急千金要方》記載溫經湯“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斷,或月經來過多,或過期不來”。《外臺秘要》記載溫經湯“療崩中去血一斗,服之即斷,月水過期不來者,服之亦佳方”。明確本方可治療月經不調,對于月經的異常出血有效。
“婦人年五十所”,提示本方適用于更年期女性,久瀉,有小產史,形容憔悴消瘦,還有唇口干燥、手掌煩熱、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等一系列癥狀。
適用人群特征
根據原文描述,對溫經湯適用人群再作進一步分析,其特征如下:
1.憔悴的女性多見,特別是瘦弱的更年期女性更常見,但也有體型中等者。頭發干枯,易于脫落,皮薄干燥,皺紋多,特別是過早出現皺紋。
2.口唇干燥,色暗淡,不紅潤,不飽滿,開裂、脫皮。
3.手掌腳掌干燥粗糙,易開裂或有毛刺,或有自覺手足心熱而又惡風、自汗。
4.疲勞感、發熱感、頭痛等癥狀均以晨輕暮重為特點。入夜難眠、性欲低下、陰道干澀等。
5.消化道癥狀多,如易食欲不振、下腹部拘急脹滿,腹瀉或大便無力,或尿頻尿無力,或肛門墜脹等。
6.月經量少居多,色淡或黑色。月經稀發或閉經,或不規則陰道出血。大多有流產史。
“溫經湯女人”有兩大特征需強調:
第一是口唇與手掌。婦人年輕時唇紅滋潤飽滿,大多提示月經調順,生育力旺盛。同樣,這個時期女性的手也是柔嫩細白,“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但如果月經不調,甚至閉經,那這兩個部位就會發生變化:口唇干燥暗淡萎縮,手掌及腳掌開裂粗糙。
第二是月經。月經一來,黃毛丫頭就長成水靈靈的俊俏姑娘了。那些月經正常的少婦,膚如凝脂,全身透著女性的成熟之美。但是,一旦月經停止以后,大多數女性的體形與膚色就會發生改變。溫經湯女性的月經以量少稀發為多,甚至閉經。其血色暗淡。若血色鮮紅或紫紅、質黏稠者,為內熱甚,溫經湯就不適宜了。
溫經湯適用于以月經量少、舌淡或閉經為臨床表現特征的虛性體質人群。其病理基礎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礙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這種體質狀態的形成,多與出血、過度生育,或長期腹瀉、或久病、或營養不良、或絕經年老等誘因有關。
主治病證及典型醫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溫經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對內分泌異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變,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以及子宮及周圍組織的生理效應,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造血,鎮痛,等等。可以說,溫經湯是“天然的雌激素”,主治以下病證。
不孕癥
溫經湯是助孕方,適用于無排卵、經量少、月經周期紊亂者的不孕癥。日本醫家大塚敬節與矢數道明經驗:適用溫經湯的不孕婦女,大多伴有手掌皮膚干燥角化等,摩擦后沙沙地響,容易裂口或有毛刺。筆者經驗,溫經湯治不孕,3月為一療程,通常需要1~3療程。懷孕后可停藥。體偏胖者,加麻黃、葛根。
鄒女,30歲,2012年3月20日初診。患者備孕一年多未孕,月經周期欠規則,檢測促黃體生成素偏高;無優勢卵泡。痛經嚴重。用防風通圣散無效。背部痤瘡很多,體毛重。基礎體溫偏低。
處方:生麻黃5g,吳茱萸5g,黨參10g,麥冬15g,姜半夏10g,生甘草5g,桂枝10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膠10g,干姜5g,紅棗20g。15劑,每劑服用2天。
5月12日二診:背部痤瘡消失,月經基本正常,體溫呈雙相。原方15劑續服。后懷孕生一男孩。
卵巢早衰
本方適用于部分卵巢早衰患者。患者40歲之前即閉經,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臨床癥狀有潮熱多汗、面部潮紅、性欲低下等。亦適用于更年期表現為外陰萎縮、陰道干澀,伴皮膚干燥、毛發干枯脫落者。
許女,50歲,2019年12月2日初診。患者身高160cm,體重44kg,40歲時停經,一年內體重減輕4kg。脫發乏力,陰道干澀,性交困難。食欲不振,腹瀉。睡眠多夢,夜尿6~7次。膚色黃暗干枯,憔悴貌,唇暗、干燥,脈弱,臍跳。
處方:吳茱萸5g,黨參10g,麥冬15g,姜半夏10g,炙甘草5g,桂枝10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10g,丹皮10g,干姜5g,紅棗20g。15劑。
12月23日:體重增加,面色轉潤。夜尿2~3次,食欲增加。近兩日小腹疼,便后肛門下墜感。上方繼服30劑。
2020年3月23日:體重52kg,毛發眉毛長出,陰道干澀、腹瀉、納寐均明顯改善。
更年期失眠
本方適用于失眠病程較長、漸進;與情緒關系不密切,無精神刺激誘因;伴有月經不調、消瘦、皮膚干枯者。古人說,這種失眠是血不養心、心血不足所致。其實這種所謂的血,就是與月經相關的荷爾蒙。
蔣女,54歲,2019年10月15日初診。患者停經2年。因陰道炎服用抗生素后失眠復發,睡眠差,烘熱,有咽炎咳嗽,食欲可,有返流,大便干結,臉色黃,眼圈黑,脈弱。
處方:吳茱萸5g,黨參10g,麥冬15g, 姜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10g,阿膠10g,丹皮10g,干姜5g,紅棗30g。20劑。
12月3日二診:服上方睡眠安穩,無需服用安眠藥,陰道炎消失,體重增加。
更年期胃腸不適
本方適用于更年期胃腸病,表現為反復腹瀉或反復胃痛等。患者年齡多在50~60歲之間,體重下降,常規治療無效,排除腫瘤,或為慢性腸炎、褐腸病、萎縮性胃炎等。溫經湯有止瀉止痛、提振食欲、抑制反流、增加體重等功效。因為方中的吳茱萸、人參、生姜就是吳茱萸湯的組成,是止嘔良方。麥門冬、人參、半夏、甘草,是麥門冬湯的組成,能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對食欲不振、嘔吐者有效。
劉女,55歲,2020年7月22日初診。身高155cm,體重44kg。患者絕經后腹瀉4年,嚴重時每日痛瀉5~6次。右腹部脹而腸鳴,下肢發涼,頭昏,腰酸乏力,食欲差,夜里手心熱,夜中2小時醒1次。體重持續下降。體瘦,臉黃,唇干,脈弱。
處方:吳茱萸5g,黨參15g,麥冬15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肉桂10g,白芍10g,當歸10g,川芎10g,丹皮10g,阿膠5g,干姜10g,紅棗30g。15劑。
9月2日二診:服藥期間腹瀉1次,食欲恢復,體重止跌,睡眠改善。原方15劑。
其他
此外,溫經湯還適用于經期后延,痛經,小腹部冷,月經量少色黑者。對于痤瘡滿臉,局部皮膚干燥,瘡體平塌、細小、色暗,服清熱藥加劇,且多伴有月經量少或稀發,或無排卵等癥狀的患者,溫經湯亦適用。
服用宜忌
溫經湯也有禁忌證,比如體形肥滿壯實、面色紅潤者慎用;子宮肌瘤或乳腺小葉增生者慎用;月經量多色鮮紅者慎用。也就是說,體質偏熱者慎用溫經湯。
服用溫經湯的同時,宜多食用豬蹄、牛筋、雞爪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這些食物能潤膚增肥,讓女性恢復魅力。為方便服用,可加進紅棗、蜂蜜、桂圓肉、麥芽糖、冰糖等濃煎收膏,每天開水沖服。溫經湯膏方是女性冬令進補的保健佳品,方證相應用之多有助益。
編輯 | 王青云
審核 | 馬駿 厲秀昀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