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文|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黃煌
黃連湯方證是復雜的,筆者常用“虛人熱病,上下格拒”去解釋。所謂虛體,是其人面黃肌瘦,大汗以后或大病后,或營養不良者。所謂熱病,多見熱痞、煩悸、消渴、失眠、口腔潰瘍等。為方便臨床診斷,筆者將黃連湯證稱之為“黃連湯綜合征”——這是一種以營養不良、消化道障礙及失眠為表現的綜合征,其病理機制可能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新陳代謝紊亂—抑郁失眠”有關。
沒有黃連阿膠湯的艷麗,也沒有黃連解毒湯的名氣,甚至因為“長相”與半夏瀉心湯相近,黃連湯可以比作是不聲不響素面朝天的美女。在經方群里,黃連湯的功效獨特,自有用武之地。黃連阿膠湯養陰除煩,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黃連湯卻清得了心火,驅得了下寒。雖然與半夏瀉心湯僅僅是桂枝黃芩之差,但其適用范圍卻大大超過胃腸,而達心腎,這點是半夏瀉心湯不能相比的。
黃連湯,僅僅是七味藥的小方,首載于《傷寒論》173條:“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藥物組成為黃連三兩、甘草三兩、干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該方是經典的胃腸病方,傳統的清上溫下、和胃降逆方,具有止腹痛、止嘔吐、止瀉、助睡眠等功效,適用于腹痛嘔吐、寒熱夾雜者,是筆者調治慢性疑難病的常用方之一。- - - - - -
黃連湯主治病證及驗案
胃痛、反流性胃病
黃連湯能治胃痛,特別是反流性胃病,止痛嘔功效第一。中國臺灣的經方家朱木通擅用黃連湯治胃病,他在《中醫臨床廿五年》中說:“黃連湯治胃炎,便秘者加大黃,下痢者加茯苓,是一般原則。”筆者常用黃連湯原方治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賁門失弛緩癥、神經性嘔吐等見腹痛、嘔吐反流、面黃消瘦者,臨證應用機會較多。楊男,54歲,2019年12月3日初診。患者嘔吐4年,凌晨2~3點多發,嚴重時不能飲水且每頓飯后都嘔吐。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睡眠差,工作緊張會出現低血糖癥狀。其人身高175cm,體重60kg,體瘦,舌淡嫩,脈弱,臍跳,下腹部松軟無力,胃內有振水音。處方:黃連5g,肉桂10g,黨參15g,姜半夏20g,干姜5g,紅棗20g,炙甘草5g。7劑。12月10日復診:嘔吐緩解,服藥后感覺通身舒適。 腹瀉腹痛、慢性腸炎
黃連湯能治腹瀉腹痛,特別是臍腹部冷痛的慢性腸炎患者。適用者以瘦長的青年人多見,面色黃,食欲好,想吃胖,但易瀉。常伴有失眠焦慮,健脾補氣方藥往往無效。黃連湯不僅能止瀉,還能讓人睡得好,所以能長肉。張男,35歲,2015年4月25日初診。患者反復腹痛腹瀉2月,睪丸隱痛半月。對寒熱硬食敏感,發作時臍周痛,腹瀉。結合腸鏡檢查,診斷為直腸黏膜慢性炎。近年常胸悶,易饑、腹脹,怕冷,失眠。其人身高173cm,體重62kg,體瘦,面黃唇紅,腹肌緊張,舌紅,脈虛弦。處方:黃連5g,肉桂10g,黨參15g,干姜10g,姜半夏15g,生甘草10g,紅棗20g。10劑。5月12日復診:藥后腹瀉未作,睪丸疼痛好轉。 糖尿病引起的消化道癥狀
黃連湯能治糖尿病,特別適用于糖尿病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的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如胃輕癱,或膀胱功能障礙的陽痿、排尿無力或尿潴留等。患者大多為體重下降、焦慮失眠、口干口苦者。本方能止痛止嘔、改善睡眠、幫助進食,還能穩定血糖值、回升體重。如果血糖高,黃連可以重用至30g;如有便秘,可以加大黃。夏女,69歲,2021年1月25日初診。患者確診糖尿病1年,近期食欲減退,稍進食即吐,大便或秘或瀉,體重銳減15kg。近期有感冒,口角皰疹,視物模糊。其人身高165cm,體重53kg,面黃憔悴,腹部松軟塌陷,眼瞼紅,舌質暗,苔白膩。處方:黃連5g,肉桂10g,生曬參10g,姜半夏15g,炙甘草5g,紅棗20g。10劑。2月8日復診:藥后嘔吐止,進食正常,體重增加2.5kg。 生殖系統疾病
黃連湯能治生殖系統疾病,如男性陽痿、早泄、遺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以及女性的月經稀發、崩漏等。大多伴有少腹部的疼痛、小便無力,脈象無力。 仲男,57歲,2020年3月4日初診。患者前列腺增生2年,近2月尿不盡。常年怕冷,易感冒流涕。飲酒胃病史多年,診斷為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食欲不振,腸鳴漉漉。其人身高170cm,體重69kg,頭發稀疏,舌胖、有齒痕、苔白根厚,唇咽暗紅,脈弱,臍跳,臍腹部拘緊。處方:黃連5g,肉桂10g,桂枝10g,黨參15g,姜半夏15g,炙甘草5g,干姜10g,紅棗20g。15劑。3月25日復診:藥后尿不盡好轉,胃腸感舒適。 失眠
黃連湯能助眠,是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癥常用方,適用者多消瘦,或伴消化道癥狀,或伴性功能不良,或有小腹部拘急疼痛、小便不暢等。方中黃連、肉桂,是“能使心腎交于頃刻”(《韓氏醫通》)的交泰丸。王孟英說交泰丸能“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四科簡要方》)。 許男,54歲,2019年12月10日初診。患者失眠2年,服安眠藥僅睡4~5小時,嚴重時自感“不想活了”。頭暈頭痛,心悸氣短,怕冷,牙齦腫,臍左側脹痛,夜里醒后脹痛加重,尿等待、尿無力。有前列腺增生、糜爛性胃炎。其人身高164cm,體重41kg,血壓112/65mmHg,體瘦,臉黃,手冰涼,唇紅、舌嫩、苔白,臍跳,脈浮弱。處方:黃連5g,桂枝10g,肉桂5g,姜半夏15g,黨參10g,干姜5g,炙甘草10g,紅棗20g。15劑。12月24日復診:服藥2~3天后見效,精神狀態及睡眠好轉,頭暈頭痛消失,心悸減輕。 醉酒、酒精依賴
黃連湯能解酒。日本腹診著作《腹證奇覽》中,黃連湯的腹證圖是一個拿著酒杯的男人。日本《津村漢方手冊》提示可用黃連湯治療消化不良體質者的宿醉癥狀。筆者臨床觀察發現,酒客、易醉酒者多見本方證。醉酒、酒精依賴、飲酒后的吐瀉以及皮膚病等,可以考慮用本方。 其他
黃連湯的應用還有很多。當年筆者在江蘇江陰學醫時,目睹夏奕鈞老師治療一反復發熱不退的男子,患者發熱后出汗,汗出身冷,大便不成形,舌根部苔厚白,夏老師診斷為邪氣在營衛之間,用黃連湯加減而愈。在日本,有報道用黃連湯治療急性口腔潰瘍、舌痛癥等,還有用黃連湯做成漱口液的。- - - - - -
黃連湯適用人群特征
顯然,反流性胃病、糖尿病、失眠癥等的用方,絕不是只有黃連湯一方,筆者之所以用黃連湯,是據人用方。“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是一幅簡筆畫,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嘔吐而不得、腹部疼痛、無法進食而極度痛苦的人。但這個描述是不全的,根據筆者觀察,黃連湯適用人群可補充和完善的特征如下: 黃瘦但目睛有神
其人或素來消瘦,或因病暴瘦,膚色黃暗無光澤,但唇暗紅;面色憔悴,但目睛有神,有煩躁神情。 腹部扁平
腹部多扁平,上腹部肌肉缺乏彈性,臍下腹肌板硬,重壓有中空感,但也有松軟無力者。腹部多有隱痛,喜按喜熱。根據經方應用慣例,凡是用桂的方證,大多與少腹有關,特別是少腹痛。如腎氣丸證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的“少腹弦急,陰頭寒”,桃核承氣湯證的“少腹急結”等。金代張元素說:“下部腹痛,非桂不能除。”(《珍珠囊》)黃連湯的經典方證是“腹中痛”,此“腹中”通常是臍腹部,而且除臍腹部的疼痛外,還常伴有小便無力、尿失禁、尿頻,以及陽痿、早泄、遺精、痛經、月經稀發或閉經等。 舌暗苔白厚
舌質暗紅或暗淡,或胖嫩;舌苔白,或厚膩,或水滑,根部尤為明顯。清代醫家王旭高說:“濕家下之,丹田有熱,胸中有寒,舌上如胎亦主之。”(《退思集類方歌注》)日本醫家淺田宗伯說:“此證舌苔之狀,愈往里苔愈厚,微黃潤滑。縱無腹痛、干嘔而諸法無效之雜病,此方必效,有腹痛者更宜。”(《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這種情況,與胃功能不佳有關,也是適用干姜的舌象。 脈虛緩
脈來細軟柔弱,或浮或沉,均按之無力。脈來弛緩松懈,或沉遲,心率緩慢,一般每分鐘60~70次。大多血壓偏低。特別是用肉桂者,大多是這種脈象。 主訴復雜矛盾
上有熱,如心煩失眠,胸悶心悸,盜汗自汗,口舌糜爛;下有寒,如臍腹部的窒痛、冷痛,尿頻、尿無力,陽痿、早泄,月經稀發或閉經等;中有阻,如惡心嘔吐,胃脹腹痛,饑不能食。《傷寒論》黃連湯原文“胸中有熱”,提示上有熱;“腹中痛”,提示下有寒;而“欲嘔吐”,提示中有阻。“欲嘔吐”非一般的嘔吐,而是上腹部一種極度不適感,如悶如脹,食不得下,嘔而不出,欲吐不得,煩躁欲死,所謂的“胃中有邪氣”。可以說是寒熱互結,脾胃升降失常,上下格拒的一種病態。
黃連湯方證是復雜的,筆者常用“虛人熱病,上下格拒”去解釋。所謂虛體,是其人面黃肌瘦,大汗以后或大病后,或營養不良者。所謂熱病,多見熱痞、煩悸、消渴、失眠、口腔潰瘍等。為方便臨床診斷,筆者將黃連湯證稱之為“黃連湯綜合征”——這是一種以營養不良、消化道障礙及失眠為表現的綜合征,其病理機制可能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新陳代謝紊亂—抑郁失眠”有關。黃連湯是主治方。藥理實驗發現,黃連湯具有降低血糖、控制異常心律、促進胃排空、鎮靜等作用。- - - - - -
方證鑒別及經驗用量
黃連湯與半夏瀉心湯的組成很相近,不同之處是黃連湯有肉桂無黃芩,半夏瀉心湯有黃芩無肉桂。兩方均能用于消化系統疾病的嘔吐、腹痛等,但黃連湯擅長治療痛嘔,半夏瀉心湯擅長治療熱痞。從體質狀態來看,黃連湯證是半夏瀉心湯證的虛弱化。與半夏瀉心湯證相比,黃連湯證之人變得又黃又瘦,唇不那么紅了,脈搏變得無力緩慢了,血糖變高了,性功能減退……
黃連湯的藥物用量是可以變動的。筆者經驗用量如下:黃連5~15g,肉桂10~15g或再加桂枝10~15g,人參10~15g或黨參10~20g,姜半夏15g,甘草5~15g,干姜5~15g,紅棗20g。以水1000mL,煮取湯液300mL,分2~5次溫服。血糖居高不下、口干口苦者,黃連重用;脈弱舌淡者,重用肉桂,或桂枝、肉桂同用;糖尿病消瘦者,必用生曬參或紅參。另外在服法上也有講究。嘔吐嚴重者,可以少量頻服。《傷寒論》黃連湯方后注“晝三夜二”,也就是每日1劑,分5次服用。另外,胃食管反流病通常夜間嚴重,也可以采取夜二服法。
用黃連湯,原方即可,加減過多反而失效。筆者曾治一男,58歲,慢性腹瀉30年,上腹部經常脹痛并持續消瘦4年,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黃連湯原方服一周,腹痛腹脹明顯好轉,服用一月不到,胃病幾乎消失,臉色紅潤,體重上升。后請一醫生轉方,雖也用黃連、肉桂、干姜、甘草、黨參等,但加進黃芩、瓦楞子、蒲公英、旋覆花、木香、神曲、雞內金、萊菔子、枳殼等藥,服后不但無效,湯液也難以入口。
編輯|徐婧 審核|厲秀昀 黃蓓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