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前狀態所需要的時期,稱為“產褥期”,通常為42天,也就是6周,傳統“坐月子”是30天,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產婦“坐月子”也是42天。產后快速康復的黃金時間就是產褥期。

產后快速康復,不僅包括病理性的康復,也包括生理性的恢復,還包括心理的康復。病理性的康復要依賴醫生的治療。生理及心理的恢復,主導者是產婦。我們要如何掌握主控權,讓身體快速康復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哪些是產后的生理現象。產后有很多不適感或者說與產前不同之處,其實是產后正常生理現象,并不需要過份干預。

子宮恢復的過程稱為子宮復舊,孕期子宮肌過度拉伸不利于產后子宮復舊,如巨大兒、雙胎、羊水過多等,均為引起子宮肌過度拉伸的因素;陰道分娩子宮復舊的情況優于剖宮產;母乳喂養、產后運動均有利于子宮復舊。所以,子宮復舊的影響因素從孕期就存在了,并貫穿至產時及產后,我們應在孕期就引起注意。而子宮復舊時,很多人可以在下腹摸到明顯的包塊,是正常的現象,不必引起恐慌。

產后宮縮痛,是子宮復舊過程中下腹的陣痛,有如痛經感,可以持續2-3天,且多產婦感覺更甚,在排除感染外,只需放松心情、熱敷,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鎮痛藥。

產后子宮蛻膜脫落,由陰道排出,稱為惡露。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鮮紅色的血性惡露約3-4天,中期淡紅色的漿液性惡露為10天左右,晚期的白色惡露會持續3周。排惡露期間需注意衛生,若量多或有異味需及時就診。

早開奶、多吸吮是保持泌乳的關鍵,所以建議產后1小時內開始哺乳。很多孕期有合并癥者都是可以哺乳的,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乙肝表面抗體攜帶者等,而母體患傳染病急性期、嚴重產后心理障礙、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者則不宜哺乳,所以,產前產后應做好咨詢,為早開奶做好準備。

很多產婦在進食后、初醒時大汗淋漓,那是因為產后皮膚排泄功能旺盛,也不屬于病態,但要及時更換衣物、多補充水分,防止產褥中暑。

那么,產后如何快速康復?

產褥期保健應做到以下幾點:

1. 適宜的“坐月子”環境

這個環境應該是清潔的、安靜的、陽光充足的,溫度、濕度適宜。夏天可以有空調、風扇或是自然風,但不能直吹風,且要適時開窗通風。

2.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產后惡露未凈應避免盆浴。順產者行動方便后就可淋浴,剖宮產者有傷口愈合后方可淋浴,傷口未愈合前可選擇擦浴。每天用軟毛刷刷牙、餐后清水漱口。穿寬松柔軟的衣服,哺乳者使用乳墊,勤換衣服。

3. 合理的飲食安排

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雞蛋、肉制品、牛奶,適量膳食纖維有助消化,可減少痔瘡的發生。食物應多樣適量,建議三主餐及三加餐,每天食材的種類可達20余種。還要保證食材安全衛生及新鮮。

4. 適量的產后活動

產后長期臥床休息易增加血栓栓塞,一般休息一兩天,體力恢復就可以適量做產后活動,包括整理新生兒衣物、散步。但不宜拎重物。還應根據自身恢復情況緩慢增加有氧運動,并持之以恒。

5. 盆底康復指導。

凱格爾運動是最簡單有效的盆底康復運動,坐著平躺均可進行,且不受時間、地點影響,產后應有意識地加以訓練,持續4-6周,你會發現漏尿、大腹便便都與你無關。

6. 保持愉悅的心情。

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事情來消除帶娃的辛苦或負面情緒,比如聽音樂、寫作、唱歌、插花等。發現產后抑郁的苗頭要盡快消除,必要時可求助于專業人士比如心理醫生、家庭教育指導員等。

7. 家人的參與關愛。

家人的支持可及早消除不良情緒及發現產后抑郁。愛人的關愛理解尤為重要,朋友的鼓勵與交流也有助于產婦恢復自信。

8. 充足睡眠。

建議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要善于利用碎片時間補覺,充足的睡眠可讓產婦精神飽滿,也有利于母乳的產生。

9. 做好計劃生育。

因月經未復潮前也可能有排卵,短時間內無再生育意愿,尤其是剖宮產術后需要避孕的,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10. 識別疾病征象。

如果有發熱、子宮壓痛、出血量多于月經量等,應及時就醫。

作為產婦,我們賦予新生命以溫柔,也要賦予產后時光以美好。

來源: 周昭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