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是我們身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當疾病發生時,充足合理的營養是我們免疫系統的后勤保障,在腫瘤的全程治療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 營養支持在腫瘤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腫瘤治療的效果:
防止營養不良
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伴隨著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能量的代謝異常,這也是為什么腫瘤患者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后續,在腫瘤治療的不同階段,對營養素也有著不同的需求,如果沒有合理的營養管理,患者的營養狀況將會進一步減退。例如,放化療也會傷害到自身健康的細胞,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能夠很好的保證這些健康細胞的新陳代謝,順利完成放化療的過程。
減輕治療副作用
合理的飲食搭配,如調整食物的色澤和香氣,增加特殊的營養之際等,可以減少惡心、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緩解患者的痛苦。
促進治療效果
營養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免疫力,從而使患者更容易承受治療過程,提高治療的效果。
減少腫瘤復發率
進入腫瘤康復期后,通過合理的飲食結構、均衡的營養攝入,如降低脂肪和紅肉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腫瘤治療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有很大的影響,而合理的營養支持可以極大程度避免患者惡病質的發生,可以給患者帶來飲食的樂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常見表現
體重丟失
對于患者來說,“體重就是生命”,由于手術、放療、化療等創傷性治療手段往往嚴重損害患者的身體功能,產生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使康復期患者對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良,誘發體重丟失的風險。
肌肉減少
肌少癥圍著腫瘤“轉”,康復期患者由于前期腫瘤自身的惡性消耗,患病后活動減少、營養不足和食欲不振等,會發生繼發性少肌癥,從而導致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體活動能力的下降,造成衰弱,容易跌倒骨折,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代表人體的防御系統,像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軍隊一樣。免疫力對于人體非常重要,免疫力如果過低,屏障破壞,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比如細菌、病毒等等感染,這樣腫瘤的死亡率就會大大增加。
惡病質
惡病質這一名詞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術語,很多朋友第一次聽到,估計都是在家人或者朋友患上惡性腫瘤后才從醫生口中得知的。因病情和化療的副作用等緣故,許多癌癥患者在抗癌途中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從而導致體重嚴重下降、身體營養跟不上,最后因為營養不良而敗給了癌癥。
三.哪些腫瘤患者需要營養支持治療
臨床上常規用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 2002)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如果讀者是病人或基層醫生,則需要介紹nrs2002的組成模塊。
若NRS總分≥3分,則表示患者有營養風險,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制定基于個體化的營養計劃,給予營養干預。
若出現以下情況則必須進行營養支持:(1) 近6個月內體重下降>10%;(2)NRS總分≥5分;BMI<18.5kg/m2且一般狀態差;(4)血清白蛋白濃度<30g/L。營養篩查與評估,營養教育與膳食指導要貫穿于惡性腫瘤診療的全過程。
四.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的方法
首先是怎么吃
患者經口進食食物不足以滿足機體需求的情況下,首選口服營養補充劑,把營養直接喝進去。口服營養補充是能夠提供多種營養素的營養液體、半固體或粉劑加入到飲品或食物中經口服用。若腫瘤患者體重已出現下降,或者飲食攝入不足時,也應盡早開始營養補充,直至膳食攝入可滿足每日營養所需,并能保持體重穩定為止。
對于無法進食但胃腸道有功能的患者,通過鼻胃或鼻腸或空腸等有創造口方式留置導管提供營養素的營養支持的方法。
通過經口進食和腸內營養仍不能滿足營養素的需求時,推薦增加靜脈輸入的腸外營養;
如果發生胃腸道不耐受,患者需要的基本營養素均經靜脈途徑輸入,即全腸外營養。
五.腫瘤患者的常見營養誤區
少吃能餓死腫瘤嗎?
回答是確定的,不能。很多腫瘤患者擔心飲食營養豐富會促進癌細胞生長。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營養支持會促進腫瘤生長,不僅如此,患者節食或少食反而會惡化營養狀況,腫瘤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甚至分解人體肌肉中的蛋白質。
腫瘤患者需要忌口嗎
“忌口”是中醫理論中“發物”的代名詞,在中醫體系中,患有不同疾病、服用不同中藥的患者,忌口的“發物”名單可能各不相同。但富含營養,尤其是含有高蛋白質的食物,如蝦、牛肉、羊肉、雞、魚、雞蛋、牛奶等,以及蔥姜蒜等刺激性食物往往位列“發物”名單。盲目忌口容易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入不充分。對于正在接受放化療的患者不建議大量吃粗糧。因為藥物和治療本身會影響胃腸道功能,這時如果攝入大量粗糧會加重患者腸道負擔,特別是對于胃腸道腫瘤的患者更要慎重。此時,可以選擇一些口服營養補充劑,提供更高的能量同時減少糞便的產生。良好的營養補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抵御疾病。
喝湯最有營養?
這是錯誤的觀點。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1-5%,且多為脂肪及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肉渣里,建議要想多補充營養,應將湯和渣一起吃。
“發物”會促進腫瘤生長?
這是錯誤的觀點。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非常需要蛋白質,促進細胞組織修復,所以可以吃,而且鼓勵吃。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說法,指能引起舊有疾病復發或新有疾病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豆芽、韭菜、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屬于發物。臨床營養學及西醫醫學沒有“發物”的概念,這類動物食品都是富含蛋白質及其他宏量、微量營養素,對治療期及早期康復期患者均非常有益。
營養治療是不是會增加治療費用?
這答案是完全否定的。營養治療不但不會增加治療費用,還能降低治療費用,是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六.腫瘤治療結束后,就不用再關注營養了?
在腫瘤康復期間仍有相當多的患者出現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有研究表明,我國腫瘤患者中有約40%-80%會出現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其中相當部分處于康復期。康復期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體重下降甚至產生惡液質,從而進一步導致患者傷口愈合緩慢、感染風險增加、對康復期放療化療不能耐受、生存時間縮短。因此,針對康復期腫瘤患者,應定期進行營養篩查以判斷是否存在營養風險。對存在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的患者,應及時施予規范的營養管理,以降低營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降低再入院率,降低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改善臨床結局和成本效果比。
來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