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冬梅(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級實驗師 )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作為植物重要遺傳信息的載體,每一粒種子都記錄著一個世界,這也讓種質資源成為每一個國家關鍵性的戰略資源。

用博物學繪畫展示種子,結合了藝術和科學的二者屬性。

畫好種子,需先了解種子的特性。

種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種子一般由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但也有植物成熟的種子只有種皮和胚兩部分。種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體胚珠得到母體的保護,并像哺乳動物的胎兒那樣得到充足的養料。

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系,對延續物種起著重要作用。種子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如杏仁)、調味(如胡椒)、飲料(如咖啡、可可)都來自種子。植物、樹木、花草也是種子繁殖而來。許多種子可以食用,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繪畫過程中,需要在觀察不同類型種子形態特征、忠實于科學的基礎上,而后在繪畫技巧上進行藝術加工,它是博物繪特色鮮明的一類藝術形式,從而達到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一。

種子解剖圖作者:胡冬梅

種子繪畫基本要求可分以下四點:1、學習一定的生物專業知識;2、學習一些基本繪畫理論;3、學習博物繪畫的表現技巧;4、在繪畫過程中做到細致與耐心。

種子基本繪畫步驟:在繪畫前,充分觀察植物種子千變萬化的形態特征。比如種子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紋理。觀察種子是否圓形?橢圓形?腎形?卵形?圓錐形?多角形?以及不規則異形等,這對于繪畫前期的準備十分重要。

種子解剖圖作者:胡冬梅

在博物種子繪畫過程中,解剖前,需先把種子浸泡在水里,吸漲后取出,在解剖鏡下面進行解剖觀察,包括種子外形的質感、縱切面、橫切面、胚、胚乳、內外種皮等各部分細節繪出草圖,要正確細致反映種子的解剖結構與外部的形態特征。此外,繪畫時,還必須充分觀察植物種子的紋理特征:比如穴、溝、網紋、條紋、突起、棱脊、雕紋等各類特征。

種子解剖圖作者:胡冬梅

總之,博物手繪種子之美前提:科學、準確、尊重生物特性,理性認識和感性創作的結合,理性認識和感性創作的結合。博物繪畫之生華:賦予對象生命之美、賦予生物形態之美、賦予物種質感之美、賦予自然狀態之美。

來源: 光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