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陽帶著火紅的笑臉從東方升起;傍晚,又攜著霞光從西方隱沒。日出日落,白天黑夜,這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兒了。然而,在南北兩極,情況會是什么樣子呢?
在兩極,白天和夜晚并不是每天都交替出現的。有時幾天、幾十天都能看到艷陽高照;有時又連續幾個月不見其蹤影。這種情況越向南北越是明顯,到了地球極點附近,則會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不過,極地的夜晚并不十分黑暗,讀書看報也用不著點燈。
那么,為什么南極的一個晝夜就是一年呢?
人類大部分生活在中、低緯度地區,這些地方的晝夜長短隨季節而變化。夏天,太陽早早就露出笑臉,中午高高地掛在頭頂的天空上,晚上很晚才慢慢地落下去;到了冬天,隨著天氣轉涼變冷,太陽懶懶地從東南方(北半球)升起,在空中低低地劃了個弧形后,就匆匆地落山了。冬天和夏天的晝夜長短相差很多。
在北半球,越向北這種情況越明顯。在南半球,越向南越明顯,在赤道的位置差別最小。在兩個極點,則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了。
格陵蘭的極夜
地球公轉和極晝極夜形成示意圖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軸相對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成66.5°的交角,使得地球的不同緯度與太陽的直射位置不斷變化,形成兩極地區的極晝和極夜。
在兩極,半年白天半年夜,所以你要想等到天黑再睡覺,就得等半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們必須按照鐘點來進行工作和休息。極地的冬天,昏黑而又寒冷,夜幕長期籠罩著冰原,讓人覺得昏沉而壓抑。在極地過冬,有點兒不可想象。
南極夜空中的科考站和極光
1895年,挪威探險家博爾赫格列文克帶領一個小型探險隊探訪南極大陸,在南極冬天將要來臨的時候,探險隊遇到浮冰,船隊被浮冰所困無法航行。人們乘小舟掙扎著爬上了羅斯海入海口的陸地,在沒有越冬準備的情況下被迫留在南極大陸住了一宿——度過一個恐怖的冬天。
人們用船上的木板和冰塊一起搭建小屋,昏暗的小油燈燒的是海豹油。實在凍得不行,才舍得用一點柴油取暖。海豹和企鵝肉成了主食。由于沒有蔬菜和維生素的補充,每個人的體質都在急劇下降。寂寞無聊的人們面對著昏黑的南極夜空,企盼著時間快點過去。就在人們幾近絕望的時候,昏黑的南極夜空終于慢慢地淡去,他們終于盼來了南極的天亮,這是人類首次在南極越冬。
南極海冰
宰殺企鵝
當然,人們今天對南極的漫漫長夜已經不以為然了,因為現在的南極科學考察站已經是燈火通明,溫暖如春,圖書室、俱樂部、健身房、浴室等一應俱全。人們在工作之余,可以一邊喝著熱咖啡,一邊看電影,偶爾還可以給家人打個電話。雖然南極目前還沒有wifi,但較慢的網速還是可以支持QQ聊天的,這樣的過冬條件,即使天空黑暗一些,也是夠愜意的了。
我國南極中山站內景
作者:中國地質學會生物演化與地史學團隊
來源: 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