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加強區域科普場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5月22日,由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主辦,吉林省科技館承辦的2024年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工作會議暨科普行業交流研討活動在長春正式啟動。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吉林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耀輝,吉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穆曉東出席活動。

陳耀輝在致辭中表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而科學教育是這一過程中的基礎和先導。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的成立和發展,為區域科普場館發展、科學教育融合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臺,優質的科教資源將不斷在聯盟匯聚,科普場館也將有更大的作為、更廣闊的天地。未來,吉林省科協也將發揮組織優勢,圍繞科普資源匯聚共享、科教人才隊伍建設、科普活動開發開展、高質量研學交流實踐、科技教師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助推聯盟發展。同時,也希望各成員代表以會為媒,就聯盟事業發展深入研討交流,貢獻真知灼見,共同為聯盟發展助力。

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會議先導片,回顧了過去一年聯盟在科普綜合能力、科普品牌項目、科普創新培養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遼寧省科學技術館館長、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首任執行主席劉曉峰在會上致辭,對聯盟工作進行了總結。

會上,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輪值主席館完成交接,吉林省科技館接任2024年輪值主席館,正式開啟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的“吉林時間”。

活動特邀郭哲作題為《變革時代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的報告。報告中,他深入剖析了科技博物館在迎接創新密集型智能社會的多重挑戰和機遇,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交叉集成創新來開辟科學文化教育的新境界。他強調,科學文化教育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其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面:從科技突破的最前沿到產業變革的先導,再到經濟和社會系統性的轉變。科學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服務于人的現代化需求,而科技博物館的作用遠不止于物理空間的存在。他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一流體系的建設,科技博物館需突破傳統限制,力求在維度提升、跨學科融合和多元協作方面取得創新,強化展教研一體化策源能力,構筑國家創新系統的三型組織,并打造泛在、智能的社會基礎設施,將科技博物館建設成集科學、教育和文化為一體的文化地標式綜合中心,為社會的知識共享與普及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圍繞“科教融合,共建共享”這一核心主題,還邀請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榮譽主席王小明,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監事長路建宏,廈門科技館館長郁紅萍,首都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丁邦平圍繞新時代大科普理念和科教融合要求,聚焦如何通過優質科教資源的共建共享,增強公眾科學素質與提升科學素養做主旨報告,還通過組織科普資源展示、交流研討、參觀調研等內容,為區域科教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和助力。

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自2023年成立以來,在推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加強區域科普場館交流方面取得實效。現成員數量已達到135座科普場館及單位,覆蓋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成為推動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吉林省科技館將踐行輪值主席館的職責,廣泛動員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構建新時代科普工作格局,充分釋放科教服務的效能,通過高質量科教服務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省科協相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東北三省一區科普場館聯盟成員單位負責人,以及聯盟成員單位共150余人參加活動。

來源: 吉林省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