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人們的夜生活更豐富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三五好友約個大排檔,海鮮、啤酒、小燒烤,吹著微涼的晚風,好不愜意歡暢。無聲無息,什么在悄然變化——把酒言歡各自回家后,有些人突然發生個別關節的紅、腫、熱、痛改變,甚至風吹在關節皮膚上面都會疼痛加劇、難以忍受——原來是痛風發作了。
痛風是嘌呤合成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血尿酸增高所致的一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癥及尿酸鹽結晶、沉積所引起的特征性關節炎、間質性腎炎、尿酸腎結石等。所以痛風首發于高尿酸血癥,而高尿酸血癥則起于內源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出減少與尿酸生成增多。所以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飲食治療就是要達到限制嘌呤攝入、減少尿酸來源、增加尿酸排泄減少。雖然從人體內尿酸的來源看,內源性代謝產生量占80%,外源性食物攝取或產生僅占20%,但是在疾病預防與急性發作治療方面,控制外源性來源極其重要,這也是低嘌呤膳食的必要性。
選擇低嘌呤膳食必然涉及到食物的嘌呤含量,通常根據食物的嘌呤含量可將食物分為微量嘌呤食物(嘌呤含量<25mg/100g)、中等量嘌呤食物(嘌呤含量25~150mg/100g)、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150~1000mg/100g),下面我們來看看常見食物的嘌呤含量(mg/100g可食部):
痛風發作的患者只能選擇微量嘌呤食物,痛風緩解期的患者可限量選擇中等量嘌呤食物,禁用高嘌呤食物。因為嘌呤溶于水,所以可以通過切片或切丁后浸泡、焯水等方式減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同理肉湯、魚湯、骨湯等食物也是嘌呤的“富集區”。另外需要關注的是,果糖可促進核酸的分解,增加尿酸的生成,所以我們也要注意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如蜂蜜、含糖飲料等。酒精可使機體乳酸增多,會抑制尿酸的排泄;同時和果糖類似,酒精可促進嘌呤分解致使尿酸增高。超重、肥胖患者通常會尿酸偏高,這是因為體內脂肪堆積會減少尿酸排泄,所以通常控制體重后其尿酸水平會下降。但是如果過度節食或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脂肪供能、出現酮血癥時,尿酸的排泄會大受影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充足的飲水量,保持在每天2000~3000ml,已維持一定的尿量使尿酸順利排泄。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