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糖尿病已經成為影響無數家庭健康的“隱形殺手”。你可能聽說過,管住嘴、邁開腿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但是,到底怎樣的運動量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來自國內上海的一項歷時十年的最新研究,看看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有氧運動是如何幫助肥胖成人減重,并降低糖尿病風險的。

運動,不只是出汗那么簡單

先說個好消息,生活方式的調整,包括合理飲食和規律鍛煉,已經被證實能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特別是對那些高風險人群來說。不過,具體到運動上,到底是慢跑這樣的中等強度好,還是像快跑那樣讓人喘不上氣的高強度更佳?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探索。但總而言之:動則有益!

在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220位肥胖的成年人,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納入220名患有中心性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但沒有糖尿病的成年人,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為12個月的劇烈運動(n=73)、中度有氧運動(n=73)和不運動(n=74)中。十年后,他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些運動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

強度有氧運動組干預措施包括每周慢跑150分鐘(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5%~80%),持續6個月;每周快走150分鐘(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45%~55%),再持續6個月。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組干預措施為每周快走150分鐘,持續12個月。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

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休閑時間體力活動水平都差不多。但一年后,運動組的朋友們明顯比對照組活躍多了。不論是選擇中等強度還是高強度運動的,他們的身體活動量都有了顯著提升。盡管十年后的數據顯示,三組間糖尿病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但運動組的朋友們依然保持了較高的休閑時間體力活動水平,這說明運動習慣一旦養成,往往能長久堅持。

雖然最終結果顯示,在預防糖尿病這件事上,運動組和對照組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相比不怎么運動的人,運動組的朋友們在體重控制、腰圍減少以及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上,確實展現出了顯著降低的趨勢。換句話說,運動讓他們的身體狀態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生活小貼士: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1. 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必非得像運動員那樣高強度訓練,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甚至是跳廣場舞,只要能讓你的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就是好的開始。

2. 持之以恒:研究里最鼓舞人心的一點是,哪怕運動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長期堅持下來,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3. 全家一起動:把運動變成家庭活動,不僅能增進感情,還能互相監督,共同進步,一起健康

4. 享受過程:別把運動當作負擔,選你喜歡的運動方式,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快樂地動起來。

記住,預防永遠勝于治療。在與糖尿病的這場長跑中,每天一點點的運動積累,就像給健康銀行存入的利息,日積月累,可從上述研究看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對于我自己而言,今年過年期間,我是體重142斤,BMI24.15,腰圍93,為向心性肥胖,每天幾乎很少動,上下班也是電驢。

年后開始了一定的基礎運動計劃,由之前每天的兩三千步,慢慢保持6000步以上,一直堅持到現在。現在腰圍83,體重120,BMI21.51,恢復正常,脫離了向心性肥胖前期!一切向好中!(結合飲食微調整一起)

大家一起動起來吧,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

[1] Chen Y, Chen Z, Pan L, et al. Effect of Moderate and Vigorous Aerobic Exercise on Incident Diabetes in Adults With Obesity: A 10-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2023 Mar 1;183(3):272-275

來源: 營養師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