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豐城市科協(xié)聯(lián)合市氣象局、市融媒體中心到市河洲小學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
活動緊緊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主題展開,氣象科普講解員通過圖文并茂、視頻影像、提問互動等通俗易懂形式,向同學們詳細講解基本氣象要素、天氣預報制作流程以及暴雨、雷電、臺風等氣象災害預警和防御知識,讓學生們更真實、更主觀地感受災害天氣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氣象科普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和防御能力。
下一步,豐城市科協(xié)還將繼續(xù)推進“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常態(tài)化,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氣象減災知識,懂得科學自救互救,真正做好防災減災從娃娃們抓起。
1、什么是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的一種,具有分布廣泛且發(fā)生頻繁的特點,中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的種類之多,發(fā)生頻次之高,影響范圍之廣都遠超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所以我們要掌握有關避險自救的知識,及各種有效措施以應對各種災害突發(fā)情況。
2、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哪些?
常見的氣象災害一種是暴雨,暴雨是指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較強降雨的天氣現(xiàn)象,一共分為3個級別,當24小時降雨量在50-99.9毫米時,稱為暴雨,當24小時降雨量,在100毫米至249.9毫米之間,稱為大暴雨,當24小時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就稱為特大暴雨。 另外一種常見的氣象災害是強對流,強對流天氣是指發(fā)生突然強度劇烈,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卷等強烈對流性天氣的災害性天氣,強對流天氣的空間尺度不大,生命周期短暫,卻能在短時間內(nèi)釋放出強大的力量,具有極強的破壞力,是人們不得不防的氣象災害。
3、遇到洪水應該怎么辦?
當我們遇到洪水時,要提前在家中備足速食食品或者蒸煮足夠的食物,還可以準備足夠的飲用水和日用品,逃生時要認清路線,明確撤離的路線和目的地,避免因為驚慌失措而走錯路,在戶外切忌攀爬電桿鐵塔等柱狀物體,遠離傾斜的電桿和斷頭下垂的電線,避免觸電;不要游泳逃生,要盡量尋找門板桌椅木床等,大塊的材料,還可以自制水上逃生工具。如果我們已經(jīng)被洪水卷走,一定要盡可能地抓住一些固定的或者能漂浮的東西,尋找逃生的機會。
當我們遇到山洪時,要合理安排珍惜逃生的時間,不要為了轉移家禽,貴重物品等延誤了最佳逃生的時間,逃生時要按照預先設計的路線撤離,如果之前沒有預先設計路線,我們就要盡量選擇往兩側的高地逃生,逃生時需要冷靜地判斷,不要沿著洪道的方向逃跑,而要向著兩側快速躲避,輕易不要涉水過河,可以向就近的山坡,高地避洪臺等地區(qū)轉移,或者爬上屋頂大樹高墻等進行躲避,當被山洪困住時,要及時與相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報告自己的位置,尋求緊急救援。
當發(fā)生內(nèi)澇時,身處于危房的居民要注意觀察房屋的漏雨滲水情況,不要在屋內(nèi)停留,要聽從組織安排迅速撤離,同時要尋找安全堅固的處所來保護人身安全。低洼城市地帶的居民收到暴雨預警后要提前在門口放上沙袋擋板等,并采取堆砌圍墻等措施,當積水進入屋內(nèi)時,要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可以選擇高地樓頂?shù)缺茈U場所,來不及轉移時可以向高處轉移,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如果我們身處在郊區(qū)找不到較高的建筑物時,要盡量向高處移動,可以準備哨子手電、收音機、救生衣等防范用品,哨子是救生時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手電可以在晚上安全撤離時使用,救生衣可以防止我們溺水。
4、暴雨引發(fā)的地質(zhì)災害如何自救?
暴雨還會容易引起地質(zhì)災害,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當我們遇到滑坡時,要根據(jù)所處的位置來選擇逃離的方式。當處于滑坡體的上部時,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坡的兩側穩(wěn)定區(qū)域逃生,向上方和向下方跑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當我們處于滑坡中部無法逃離時,要找一塊坡度較緩的開闊地停留,但不能在房屋圍墻和電桿的周圍;當處于滑坡的前緣時,我們只能迅速向兩邊逃生。當我們遇到崩塌時,如果位于崩塌底部,應該迅速向兩側逃生,如果我們位于頂部,應迅速向后方或者兩側逃生。如果我們在上游發(fā)現(xiàn)泥石流的特征,應該設法立即通知下游的村莊學校等以盡快逃生,在溝谷中如果遇到了洪水,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發(fā)現(xiàn)泥石流來襲,要向著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奔跑。
5、 如何防范強對流天氣災害?
首先我們可以關注當?shù)貧庀笈_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發(fā)生強對流天氣時要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頁手機收看雷達回波,簡單判斷強對流天氣大概能夠持續(xù)多久,雷達回波上從藍色到紫色表示降雨強度的逐漸增加,如果出現(xiàn)暖紅色的回波,就表示可能會出現(xiàn)短時雷雨大風或者冰雹等強天氣。 防范雷電天氣災害,首先我們可以在建筑物上安裝避雷裝置,利用避雷裝置將雷電引入大地而消失,從而避免雷電災害,另外在雷雨天氣時我們不要在田間勞作,不要靠近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大樹、旗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者大樹下避雨,另外雷雨天氣,如果我們在高山頂上,千萬不要打開手機,也不要使用手機打電話,另外,我們不能使用有金屬桿的雨傘,在郊區(qū)或露天操作時不能使用金屬工具。當出現(xiàn)大風天氣時,我們要及時加固圍板、廣告牌、棚架等臨時搭建物,機動車和行人應當減速慢行注意觀察,避免產(chǎn)生大風的災害。 當遇到冰雹天氣時,行人要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妥善保護易受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用品或設備,以減少冰雹帶來的危害。
來源: 豐城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