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零一中直升部初一初二學生走進中國金屬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科技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研學包括3個環節:體驗電子基地人工智能實踐課程,引領中學生探索AIGC技術的魅力;參觀機器人基地,感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之美;走進鋼鐵生產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領略剛柔并進、鋼鐵脊梁的魅力。
電子實習基地開設了一場人工智能實踐課程,為中學生帶來了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宴。課程主講教師白艷茹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動環節,讓中學生們深入了解了當下最熱門的AIGC技術,并充分激發了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濃厚興趣。
課程中,白艷茹老師以人類大腦機理為參照,生動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并細致剖析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原理與深度學習的關鍵步驟。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例,她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實踐操作,讓中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
為了讓中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中,電子基地教師們還特別設計了一項實驗項目——“手寫數字智能識別”。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們利用樹莓派平臺,通過編程和算法,成功實現了對手寫數字的自動識別。
在指導教師們的幫助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大膽嘗試,最終圓滿完成了實驗任務。這一實踐環節不僅讓他們親身體驗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魅力所在,更讓他們深刻領悟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面所蘊含的巨大潛力,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未來科技領域的濃厚興趣和堅定信心。
隨后,學生們踏入了機器人工程實踐基地,這里是學生們進行課外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的理想場所。在各實驗室負責人的精彩講解中,中學生們得以一睹學科交叉創新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航模隊、MEI機器人隊、Reborn機器人隊等各個實驗室的風采。每個實驗室都以其獨特的展示方式吸引了中學生們的目光。他們目睹了多學科交融下機器人技術的創新突破,感受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之美。
中學生們對這些團隊在機器人設計、編程和競賽中取得的成就表示了由衷的贊賞。這次參觀不僅讓中學生們深切感受到機器人技術的魅力和巨大潛力,更點燃了他們對科技創新的熱情。
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們來到鋼鐵生產全流程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進行了一次深入鋼鐵生產領域的探索和學習。授課伊始,北京科技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副院長、中國金屬學會煉鐵分會秘書長劉征建為學生們展示了一份特殊的錄取通知書——學校首款“5G鋼”錄取通知書,引發了學生們對鋼鐵材料的好奇和興趣。隨后,他詳細解釋了鋼與鐵的區別,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實例,讓中學生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緊接著,一段展示1830年至2021年各國鋼鐵產量變化的視頻將中學生們的視線帶入了全球鋼鐵產業的發展歷程,將整個授課過程推向了高潮。
劉征建老師還巧妙地引入了“趁熱打鐵”和“百煉成鋼”等成語,用生動的故事和實例解釋了鋼是怎樣煉成的,讓中學生們對鋼鐵生產的復雜性和技術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對鋼鐵產業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最后,中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觀看了帶鋼熱連軋虛擬仿真的3D視頻。通過這個視頻,他們仿佛身臨其境地置身于鋼鐵生產現場,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對鋼鐵生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此次研學活動,不僅讓中學生們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熱情。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為實現科技強國的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 中國金屬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