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龍卷,在大家腦海里是不是立馬出現下面的片段?

漏斗云底不斷的降低,讓我們認為龍卷的形成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那么,龍卷是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呢?

帶著這份兒好奇,小編咨詢了研究龍卷的專家。專家以在超級單體風暴中形成的氣旋性龍卷為例,介紹了此類龍卷的主要成因。

龍卷的形成主要分為3個階段:

圖1

第一階段:對流層低層有足夠強的垂直風切變(1km高度風速可以達到20m/s左右的差異),產生水平渦管。該渦管由于其周圍大氣垂直速度沿渦管分布不均勻,會使渦管發生傾斜(圖1)。在超級單體風暴的上升運動區域,由于強上升氣流使該渦管向上傾斜(圖2紅色曲線箭頭),在中層產生了比較大的垂直渦度分量(表示渦旋旋轉快慢的物理量),形成了氣旋性的環流,我們把這個環流稱為中氣旋(圖2 mesocyclone)****,直徑一般在5-10km。中氣旋是超級單體風暴的核心,強盛的中氣旋是龍卷超級單體的主要特征,為龍卷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題外話1:學過《天氣學原理和方法》的同學們對這個渦管傾斜有木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啦,它就是渦度方程中的傾側項啦!在大尺度天氣系統(例如溫帶氣旋)傾側項是小項,在討論大尺度天氣系統垂直渦度變化時,并未重點討論。在中小尺度天氣系統中,垂直渦度的變化,它可是功不可沒哦!

圖2

第二階段:超級單體風暴中冷的下沉氣流到達單體低層向四周流出,與環境中流向單體的暖濕氣流相遇,我們把這個相遇的區域稱為陣風鋒。在陣風鋒附近,暖濕氣流爬升,冷氣流下沉,當垂直運動的水平切變足夠大時,可形成圖2右下角藍色曲線箭頭所示的水平渦管,其上的黃色曲線箭頭表示該水平渦管的旋轉方向,該渦管的旋轉快慢與紅色曲線箭頭所代表的渦管的旋轉快慢相當。圖3是陣風鋒附近的水平渦管成因概念圖。該水平渦管在超級單體低層的上升區向上傾斜,形成近地面的中氣旋。

圖3

至此,在超級單體風暴中自地面到高空,形成氣旋性渦旋,其強度不及龍卷強度。

第三階段:當渦旋中心氣壓足夠低,四周氣流快速向渦旋中心輻合上升,輻合使氣旋性渦旋的旋轉變快(垂直渦度增大),當旋轉最大風速達到龍卷的級別,這時,就意味著龍卷生成。

題外話2:花樣滑冰的旋轉直觀形象的說明了氣流輻合(花樣滑冰運動員收胳膊收腿),使得氣旋性渦旋旋轉變快。在渦度方程中,可以用渦度與散度項解釋該現象。同時,也可以用角動量守恒進行解釋。

由此可見,龍卷是由于近地面的渦旋強度增強而來的,并不是伴隨著漏斗云云底的觸地出現的。漏斗云底觸地的過程,是當龍卷增強到一定程度,渦旋中心氣壓驟降、溫度驟降、水汽凝結,導致的云底降低的一個過程。

最后,附上一張龍卷的等級劃分表:

來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