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生科學素質,弘揚科學精神,4月9日至11日,溫嶺市科協邀請孫萬儒、徐邦年、王訓練、郭耕、陳賀能、王文利、陳洪等7位中科院老科學家到大溪四中、潘郎小學、新河小學、城南中學、教育局等16所學校和機關單位開展科普演講團進校園、進機關活動。
陳賀能,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專業,曾任職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科學儀器研制中心、中國科學院新技術開發局、新華社香港分社和中國科學院駐港機構等,擁有豐富的科學研究經歷。
陳賀能通過愛因斯坦、達爾文等科學家的故事,為大溪鎮第四中學師生開展了一場以《像科學家那樣思考與探索》為主題的講座。并結合2014年4月在溫嶺巡講時在某商店門口拍到黑乎乎一片死去蜜蜂引發的思考,由死去的蜜蜂而發現的昆蟲死亡問題、蝴蝶及響尾蛇等多個案例,結合自己的科學探究歷程,為同學們解讀創造力的關鍵要素,即觀察、思考、想象和嘗試。還介紹了科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巧妙應用,特別列舉了混響問題的解決等現代科技領域的創新實例,得出了一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源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源于洞察,好奇才能有所創新、有所創造的結論。最后,他通過講解利用科學知識除螨蟲、如何讓房子的陰面照進陽光等多個案例,跟同學們互動。并告訴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學子,要努力學習現在的各門功課,打好基礎。已知的要思考,未知的要探索。
王文利,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長期從事古生物研究。曾任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北京地質》編委,第18屆太平洋科學大會24分會中方主席。先后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土資源部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科研科普著作5部,論文30余篇,曾獲北京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和第四屆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最佳獎。撰寫的《琥珀物語》被小學四年級語文教科書《琥珀》閱讀鏈接引用。
王文利為城南中學學生講解《生命演化史中的滅絕事件》。他從生物進化最有力的證據——化石開講,以詳實的圖文,生動的視頻,向大家講述在漫長的生命演化中,曾經存在過的40多億種生物,到如今僅約存300萬種,99%以上已經滅絕,成為了生命演化歷史中的過客。地球上到底經歷了幾次重大的物種滅絕事件?這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多個問題在王先生的講座中得到解答。
郭耕,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幾十年筆耕不輟,撰寫動物保護科普圖書30余部,創意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科教設施30余個,共有10大科普講座;1999年、2020年兩次獲得“全國科普先進個人”。
尊重每個生命,共享生態之美。郭耕教授為箬橫鎮新區小學師生帶來了題為《生態 生命 生活》的精彩講座。“你拍七,我拍七,飛禽走獸要愛惜。”一首動物拍手歌,拉開了科普講座的序幕。郭耕老師從多角度講解地球生態的多樣性,物種的變遷以及生物未來發展趨勢。娓娓道來的親身經歷,深入淺出的解說,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什么是生態,什么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郭耕老師以小小的蜜蜂為例,闡述了物種之間的聯系,同學們也終于明白“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了,人類只能再活四年”這句話并非危言聳聽。“獼猴桃這一源于中國的物種,流傳到新西蘭,搖身一變,成為身價翻倍的奇異果,振興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同學們聽著一個個真實卻又匪夷所思的故事,終于明白保護生物多樣性任重而道遠。活動結束前,郭耕老師還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耐心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讓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陳洪,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和學科帶頭人,空軍首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學院十佳教員。獲解放軍三總部聯合頗發的“全軍院校教書育人”金獎、銀獎各一次。獲國家教育部、總參、總政聯合頒發“全國學生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榮譽證書,三次被北京市高校評為優秀軍事教員,兩次當選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學會理事;受聘為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軍事評論員。
陳洪走進新河小學,為同學們開展《軍用飛機與戰斗機飛行員的生死一刻》,通過故事、圖片資料和專業知識的結合,讓同學們直觀感受軍用飛機速度快、載彈量大、航程遠、機動性能好、機載設備先進、向隱形化方向發展的特點。通過幾位飛行員的英雄事跡,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陳教授從飛機的發明、發展講起,還為同學們介紹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型,讓同學們了解了飛機的發明與高速發展,激起了對飛行、飛機濃濃的興趣。陳教授通過舉例介紹,讓同學們感受到了飛行員在空軍作戰時的重要作用。同時還介紹了許多女飛行員的英勇事跡,鼓勵女同學們大膽嘗試,勇往直前。
從2010年開始,溫嶺市科協邀請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到溫嶺作巡回科普演講,至今已有15年。本次活動不僅為溫嶺學子帶來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先進的科學理念,也讓科學的種子在同學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來源: 溫嶺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