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癥日,這是一個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倡導設立的全球性節日,旨在提高全球民眾對癌癥的認知,強調癌癥的預防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以及倡導科學抗癌的理念。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應該深入了解癌癥,掌握科學的抗癌知識,將預防放在首位,共同抗擊這一全球性的健康威脅。
癌癥的認識
癌癥,又稱惡性腫瘤,是一種由異常細胞過度增生形成的疾病。這些異常細胞不受身體控制,可以侵犯周圍正常組織,甚至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癌癥的種類繁多,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每種癌癥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治療方式。
癌癥的成因
癌癥的成因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雖然具體的原因可能因人而異,但一些主要的因素已經被確定,包括:
1.遺傳因素:某些癌癥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癌癥病史,那么他們患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這可能是因為遺傳了某些容易引發癌癥的基因變異。
2.環境因素:環境中的許多物質和因素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例如,某些化學物質(如苯、甲醛等)、輻射(如電離輻射)、病毒和細菌感染等都被認為與癌癥的發生有關。
3.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等,都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4.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炎等)、內分泌失調、免疫狀態等因素也可能與癌癥的發生有關。
科學抗癌
1.科學認知:首先,我們需要對癌癥有科學的認知。癌癥不是絕癥,現代醫學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癌癥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選擇何種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癌癥類型以及發展階段來決定。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尊重科學,尊重醫生的專業判斷。
2.早期發現:早期發現癌癥是抗癌成功的關鍵。我們應該定期進行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有家族癌癥史等人群,更應該加強自我監測和定期體檢。
3.規范治療:一旦確診癌癥,我們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按照規范的治療流程進行治療。不規范的治療不僅可能無法治愈癌癥,還可能加重病情。
預防先行
預防永遠是最好的治療。許多癌癥的發生都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關。預防癌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包括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2.均衡飲食:我們應該保證攝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同時,要減少高脂肪、高糖、高鹽和高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此外,要限制飲酒和戒煙,因為煙草和酒精都是已知的致癌物質。
3.保持適當的運動:定期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重,增強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根據個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防曬: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在中午時分,以減少皮膚癌的風險。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應該涂抹防曬霜、戴帽子和穿長袖衣物等防護措施。
5.避免接觸致癌物質:盡量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如化學物質、農藥、石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對這些物質的接觸。
6.定期體檢:定期進行體檢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癥的早期病變。通過體檢,我們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采取相應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7.疫苗接種:部分癌癥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例如,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宮頸癌,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肝癌等。
科學抗癌,預防先行,這是我們面對癌癥應有的態度。讓我們在世界癌癥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癥預防意識。只有科學抗癌,預防先行,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構建一個無癌的社會。
作者:白云鶴 承德市第三醫院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