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即所謂的“崴腳”,是骨科最常見外傷之一。很多人對踝關節扭傷認識不足,覺得休息休息就好了,實際上踝關節扭傷,可能導致韌帶或者關節囊損傷,甚至出現踝關節骨折。如果處理不得當,很有可能留下踝關節不穩的后遺癥,影響日常行走。

一、踝關節扭傷有什么表現?

大多數的踝關節扭傷都有“崴腳”的外傷史,損傷后出現內踝或外踝局部腫脹、疼痛,踝關節活動受限,甚至出現局部青紫、瘀斑,不敢走路。

二、關節扭傷需要怎么處理?

若出現踝關扭傷后,需要遵循 “PRICE”原則。

1、保護(Protect):需要用拐杖或踝關節支具保護、固定腳踝,避免患足負重活動。

2、休息(Rest),就是讓傷處休息、制動,避免進一步損傷。

3、冷敷(Ice),就是傷后48小時內進行冷敷,可用冰水混合物,避免直接使用冰塊,每次10-20分鐘,每2-4小時一次,可以達到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的目的。

4、加壓包扎(Compression),就是使用彈力繃帶包扎踝關節,注意加壓力度,否則可加重肢體的腫脹,建議由專業醫師實施包扎。

5、抬高(Elevation),就是抬高患肢,以促進靜脈回流,達到減輕腫脹的目的。

三、踝關節扭傷需要什么檢查?

踝關節扭傷后需要及時就醫骨科門診,醫生通過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可大體判斷病情,但需要X片、MR等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確損傷情況。X線主要用來判斷踝關節的穩定性、是合并骨折情況。MR可以明確踝關節周圍韌帶、關節軟骨、關節積液及骨挫傷情況。

四、踝關節扭傷治療有什么注意事項?

若存在踝關節骨折、關節脫位、韌帶損傷等手術治療的指證,需要住院手術治療。若醫生無手術治療的建議,可予以保守治療,但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避免搓揉或者熱敷患處,有些患者在急性踝關節扭傷后用紅花油等進行按搓揉,或者用熱毛巾熱敷,這樣容易導致腫脹加劇、皮膚瘀斑擴大和疼痛癥狀加重等情況。

2、務必制動或外固定,若患者踝關節韌帶損傷,需抬高患肢,并使用踝關節支具或石膏外固定4-6周,以達到促進消腫、緩解疼痛的目的,若踝關節扭傷后仍然下地行走,拒絕制動或固定,可導致韌帶無法修復,踝關節損傷加重,進而發展為踝關節慢性損傷,甚至踝關節不穩等。

踝關節扭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很多患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若處理不當,小問題容易造成大麻煩,簡單的“崴腳”逐漸發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所以,一旦發生踝關節扭傷,切莫輕視,需及時就醫治療!

來源: 骨科醫生大利